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较为普遍,裂缝的类型也很多,但按成因基本可归结为由外荷和变形引起的2类裂缝.其中由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引起的收缩裂缝和温度裂缝是实际工程中最常见的裂缝.随着建筑向大型化和多功能发展,超长(即超过温度伸缩缝间距)高层或大柱网建筑不断出现,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施工中泵送混凝土工艺的应用,使超长混凝土结构易出现的温度收缩裂缝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虽然这类裂缝属非结构性裂缝,一般不致影响构件承载力和结构安全,但却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2.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强调能力导向.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组织实施不规范等问题,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以认证标准为准绳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验环节中创设工程情境、实习环节中设置实习小组,课程设计环节中坚持连续性原则,技能与创新实践环节中注重工艺实践及专利撰写模拟训练,实现了研究能力、合作与管理能力、分析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
工程化学每个定律几乎都有经典的数学"模型",而且每个章节中的知识结构完整、联系紧密、内容抽象、不好理解、难记忆等特点.为此,研究了图示教学法在工程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实践表明,图式教学法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吕春 《科技信息》2010,(21):I0353-I035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可把握的数学教学技能,已越来越受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每位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依托土木工程仿真实验室,利用项目教学法,将工程项目引入理论教学课堂。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以工程项目为主线,把典型工程项目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之中。同时充分发挥土木工程仿真实验室的作用,利用BIM模型进行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及管理实践能力培养,使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互相交融。通过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强化实验及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居民住宅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同时,居民住宅的装修越来越高档,家用电器增多,液化气、煤气、天然气等易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国家对道路、港口、各种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以及我国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安全管理挑战。一方面是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建设单位要求高质量、短工期、低造价;另一方面各级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安全管  相似文献   
8.
每个正常的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类感知外界事物的重要器官。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眼睛,也许从表面看起来,动物的眼睛没有人类那样明亮,但其视觉却比人类更复杂。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保护珍贵古建筑,对卜奎清真寺古青砖进行了冻融前后的孔隙率、抗压强度及电镜扫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虽然古青砖的初始抗压强度和孔隙率均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Balshin、Ryshkevitch和Hasselmann所提出的半经验计算式都比较适用,且Ryshkevitch的指数关系方程最为合适,并确定其孔隙率为零时的抗压强度fc0、回归系数k的取值分别为43.336 MPa和7.614;经历不同次冻融循环后,古青砖的孔隙率都有所增加,增幅在2.92%~6.98%,孔隙率增量与冻融次数基本呈线性关系,且与初始孔隙率关系不大;冻融循环后古青砖抗压强度损伤量与冻融次数基本呈线性关系,并确定了其系数回归方程;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微观结构形态分析结果与宏观试验趋势相吻合.研究成果对预测该地区同类古青砖建筑使用寿命并确定最佳修复时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齐齐哈尔大学为例,针对目前地方综合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现状,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传统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实验室管理、实验室队伍建设、科研与服务、创新能力培养、实验设备配备等方面,探讨了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具体措施,给出了地方综合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