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综合类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聚苯乙烯和环己烷θ溶剂相互作用的核磁共振成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磁共振现象(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医学诊断上已广泛使用,但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潜力则远没有被人们广泛认识.由于有机高分于材料中含有大缓的质子,使得对质子最灵敏的MRI有了用武之地.对所研究物体的无损害性和极其丰富的内各使MRI日益成为不可取代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在Bruker Biospec47/30超导核磁共振成像仪(4.7T)上实现Spiral快速成像方法的主要步骤,其中包括梯度场波形、k空间的采样点分布、网格重建算法和图像重建.在空间分辨率为64×64(图像8cm×8cm)的条件下,采样时间为11ms.实验表明基于自旋回波的Spiral成像方法能够有效减小偏共振效应的影响.将自旋回波Spiral方法用于柠檬果肉部分T 2 的测定,结果与常规方法得到的T 2 数值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可为探测溶液中的分子结构、固体材料以及分子动态及相互作用提供极丰富的信息。为了快速准确处理如此大量的信息,厄恩斯特在核磁共振基础上又发展了傅氏变换、二维及多维谱技术及原理。10多年来,二维谱已对解释耦合网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包括交叉弛豫谱测量核间距离以及交换谱研究化学交换网络。目前各种脉冲方法及多堆谱计算机自动解释等方法仍在不断发展,这些新技术在化学及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潜力将是无法估计的。  相似文献   
4.
对由准稀溶液速冷凝胶化结晶方法制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膜,应用广角及小角X射线衍射进行了研究,证明所形成的膜是片晶-分子链折叠的层积状结构。片晶折叠链的分子链方向(即C轴方向)垂直于膜面,在片晶间无规排列的分子链平行膜面,具有较强的“排列”取向,片晶-无规排列链形成的大点阵间距为109(?),片晶间的无规排列链沿垂直分子链方向的统计平均间距约为4.6(?),分子链数约为4~5。这一结果在超拉伸过程中,有利于从片晶-折叠分子链到完全伸直链的转变,从而可获得超高拉伸比(λ>200)。  相似文献   
5.
陈方  程谟杰  邓风  岳勇  叶朝辉 《科学通报》2001,46(24):2044-2048
用变温^129XeNMR研究了Xe在具有两套独立孔结构的新型沸石分子筛MCM-22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较低吸附时,Xe优先吸附在该分子筛的超笼里;随着吸附压力的增加,Xe也可以进入到二维正弦孔道里,用^129XeNMR二维化学交换谱技术证实,在145K的实验温度下,处于超笼不同吸附位的Xe(如在超笼中央和超笼的两个口袋里的Xe)之间存在化学交换,其交换的时间尺度为几个毫秒。  相似文献   
6.
不可逆性是热力学和统计力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出100多年来,围绕其本质的研究一直在进行着。在严格意义上的宏观可逆过程是不存在的,即世界是  相似文献   
7.
煤的固体高分辨~(13)C-NMR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朝辉 《科学通报》1985,30(20):1545-1545
~1H-~(13)C交叉极化和质子大功率去耦(GP)与魔角旋转(MAS)相结合,即~(13)C-CPMAS能获得许多有机固体的高分辨NMR谱。~(13)C-GPMAS在固体矿物燃料的研究中已经取得有益的结果,例如研究煤的形成过程、估计石油潜力。这证明~(13)C-GPMAS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8.
叶朝辉 《科学通报》1984,29(14):850-850
在相距为ω_0的相邻能级之间,同时吸收或发射能量为ω_0/n的n个量子的多量子过程,称为次谐波共振(SHR)。通常该能对之间不存在实际的中间能级,跃迁是容许的,在脉冲激励情形下可以直接观测。然而,由于激励频率远离共振,激发效率很差,需要高阶微扰论处理。具有中间能级的多量子跃迁,在一级微扰论近似下是禁阻的,在脉冲激励情形下通常不能直接观测。这两种多量子跃迁都需要比单量子过程强得多的辐射场,以获得可以观测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固体高分辨~(13)C NMR是研究煤结构的有力手段,利用交叉极化(CP)、魔角旋转(MAS)及质子大功率去耦(HPD)技术,可获得煤的固体高分辨谱,直接测量煤的芳香度(f_a)(定义为煤中芳香碳原子与总碳原子的比).结合偶极去相实验、变接触时间实验及分峰方法,可计算出12种煤结构参数.但是,由于~(13)C的天然丰度非常低,煤的~(13)C NMR谱在低场下测量是非常费时的,如在 Bruker WP-80谱仪(静磁场为 1.88 T)上测量,煤的CPMAS谱约需10h,而在高场谱仪Bruker MSL-400静磁场为 9.4 T)上测量.通常仅需10 min左右.所以,煤的~(13)CNMR谱以在高场测量为宜.但高场下CPMAS实验时有一个严重的问题,这就是因魔角旋转  相似文献   
10.
核磁共振成象是近20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核磁共振技术。自从1973年Lauterbur发表第一篇核磁共振成象(NMRI)论文以来,这一技术发展很快,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核磁共振成象技术也开始应用于煤结构的研究中。然而,由于煤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天然有机物质,同时在固体煤中质子间存在有强的自旋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能使T_2值变小,并且导致谱线增宽,因此限制了成象的分辨率。目前有关煤的核磁共振成象的文献报道的很少。Dieckman等人通过使用多脉冲质子去偶技术和投影重建核磁共振成象方法,获得了几个干燥煤样的二维核磁共振图象,并区分了他们的基本微观结构。空间分辨率约为200μm。我们用吡啶饱和蒸气处理了抚顺西露天长焰煤和老虎台气煤等几种煤,通过质子密度成象,观察了进入煤样中的溶剂的分布情况,并获得了一些有关煤结构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