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刘钝 《自然杂志》2019,41(4):294-298
1869年门捷列夫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除了把当时所知的全部63种元素按原子量大小分组(族)排列外,还在表中留下一些空位,预言了与硼、铝、硅类似的元素的存在及其性质。随后的20多年内,这些空位相继被新发现的元素填补。1877年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听到了门捷列夫的预言与元素镓的发现这一故事,联想到发现海王星的经过,由衷感叹西方科学的精致与功效。  相似文献   
2.
清初历算大师梅文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是清初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的民间天文、数学家。他生当西方科学传人中国的时代,毕生致力于阐发西学要旨、表彰中学精华,对于整个清代的学术思想都有一定的影响,通过这一人物的思想和活动,我们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中、  相似文献   
3.
刘钝 《科学》2004,56(5):24-26
“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如今已成为生活中出现频率颇高的词汇。中国人企图通过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的梦想始于一个半世纪前的晚清。然而.一场海战彻底埋葬了这一由少数上层官僚发起的“自强运动”(亦称“洋务运动”)。作家钱钢10年前写过一篇报告文学,标题就叫《海葬》。今日回过头来看那段令人心碎的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五十年来该所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学术界尤其是科学史界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开辟了一系列的研究领域、培养了许多学生,为科学史学在中国建制化与再建制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庆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本刊特请研究所研究人员就近期主持的研究方向或项目逐一介绍,以期学术界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近期的学术动态有所了解,便于广泛地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李锐与笛卡儿符号法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6.
继李约瑟、何丙郁之后,古克礼于2003年就任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他有什么样的家庭和学术背景?什么原因引起他对中国科技史的兴趣?怎样能在天文、数学、医学这些不同的知识领域游弋同时承担繁重的行政工作?他同李约瑟的关系如何?他对李约瑟研究所的现状与未来有何看法?他怎样看待中国科技史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以及相关的国际合作问题?通过访谈,古克礼博士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国际科学史大会(ICHS)、国际科学史研究院(IAHS)、国际科学史学会(IUHS)和青年科学史奖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这个被历史学家称作“李约瑟问题”的命题今天仍然是全世界科学史家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科学”和“中国”这两个特定范畴。此文的目的不是对这一问题再添加一个或数个特解,即不讨论与此有关的种种动力因素-无论是从科学内部还是从科学外部;相反,它将对国际上有关“李约瑟问题”的近期研究提供一个广角俯瞰,着重分析这一问题的来源和的发展,指出其在世界范围内科学编史学上的作用,进而将“李约瑟问题”置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审视它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初民族思潮的嬗变及其对清代天文—数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清代的科学社会史,必须正视清王朝系由一个少数民族所建立这一事实。诚然,中国历史上不乏异族入主中原的先例,但与北朝和元代的统治者们相比,清初的君主们似乎面临着汉族知识分子更强烈的精神反抗,此外他们还不得不提防西方科技文明对中国千年封建道统的冲击。为了表明自己移宅中土的合理性,满清的皇帝需要比他们的前朝统治者表现得  相似文献   
10.
介绍台湾三位科学史研究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学术交往日渐频繁,我们对台湾科学史同行的工作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我们高兴地看到,在中国科学史领域里,台湾的学者们正以一个引人注目的加速度前进,其研究成果也已引起国际间同行们的瞩目。就研究队伍而言,不仅有陈良佐、刘广定,李国伟等知名学者成果累累,更有一批中年科学史家迅速崛起,在知识结构、研究方法、思想之深度,以及驾驭历史材料的能力等方面都显示了相当的实力。这里仅以简短的篇幅,对其中三位佼佼者以及他们的工作略作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