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病虫害防治。结合虫情调查监测,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治盗毒蛾、黄斑长翅卷蛾,可用40%速扑杀2000倍液、10%吡虫啉1500倍液;防治桃蚜可用0.3%苦参碱水剂800倍液;防治山楂叶螨可用5%尼索乳油2000倍液、1%阿维菌素3000倍液;防治桃蛀螟用50%辛脲乳油1500-2000倍液等;防治刺蛾类、苹掌舟蛾等,可用40%速扑杀4000倍液,10%烟碱乳油1000倍液;防治柑橘粉虱可喷25%扑虱可湿粉剂1500倍液;防治果实炭疽病等可用70%甲托8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叶部褐斑病类可用40%福星乳油6000倍液,  相似文献   
2.
岩心磁组构分析古水流方向的原理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环拗陷南段延长组开展磁组构古水流研究。方法通过测量岩心样品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分析磁组构特征,结合矿物岩石学特征综合开展岩心古水流方向判识。结果延长组碎屑岩的古水流方向为NE—SW,NW—SE和NS向,分别代表西南、西北和北部3个方向的物质供给。结论磁组构分析古水流方向与轻重矿物组合法判断的物源方向一致,表明应用磁组构分析钻井岩心古水流方向的方法是可行、可靠的,利用磁组构分析方法恢复古水流方向,判识物源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1.病虫害防治.结合虫情调查监测,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治盗毒蛾、黄斑长翅卷蛾,可用40%速扑杀2000倍液、10%吡虫啉1500倍液;防治桃蚜可用0.3%苦参碱水剂800倍液;防治山楂叶螨可用5%尼索油2000倍液、1%阿维菌素3000倍液;防治桃蛀螟用50%辛脲乳油1500~2000倍液等;防治刺蛾类、苹掌舟蛾等,可用40%速扑杀4000倍液,10%烟碱乳油1000倍液;防治柑橘粉虱可喷25%扑虱可湿粉剂1500倍液;防治果实炭疽病等可用70%甲托8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叶部褐斑病类可用40%福星乳油60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等;防枝枯病可用843康复剂5~10倍液涂抹枝干.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变质岩与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采自鄂尔多斯盆地基底西部石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与东部片麻状二云母花岗岩的钻孔样品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了203110和203510Ma的207Pb/206Pb年龄.两件样品的锆石都显示清楚的韵律环带,具岩浆锆石特征.其中石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部分锆石具有较薄的变质增生边,由3个增生边获得的年龄范围约为1850~1630Ma.该岩石的矿物组合显示原岩为泥质-长英质岩石,但其锆石主体为岩浆成因,可能说明其源区为单一的花岗质岩体或火山沉积岩区.因此,鄂尔多斯基底与邻近剥露区域一样,在古元古代2035~2030Ma左右曾有大规模的花岗岩浆侵位,表明存在古元古代活动构造带,这对揭示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的性质和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二次运移通道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运移通道,总结油气富集规律。方法利用渗透性砂体分布、原油结构变化、沥青元素组成及碳、氢同位素特征,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运移通道。结果三叠系延长组主要以渗透性砂体作为油气运移通道,油藏主要分布在生烃中心及周边地区;三叠系顶部不整合面和侏罗系古河道砂体共同构成了侏罗系油藏的油气主要运移通道,其油气主要分布在侏罗系古河道内及其不整合面附近。结论运移通道控制了油气的成藏规模和富集场所。  相似文献   
6.
 页岩气主要以游离态和吸附态两种形式赋存在泥页岩中,泥页岩中的微孔隙和微裂缝是页岩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孔裂隙的发育程度关系到泥页岩中含气量的多少。结合场发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台头剖面上古生界泥页岩中微孔隙和微裂缝的形态进行分析,并对微米级孔隙、纳米级孔隙、裂缝的大小和发育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认为:台头剖面泥页岩中微米级孔隙孔径平均值分布范围为1.32~5.58 μm,平均面孔率分布范围为19.48%~23.66%,有机质纳米级孔隙平均孔径分布范围为56.51~80.75 nm,平均面孔率分布范围为7.45%~9.66%,裂缝百分数分布于0.69%~5.13%,有效孔隙度为0.25%~1.33%,占总孔隙的16%~46%。综合分析认为台头剖面山西组泥页岩储层最佳,山西组泥页岩埋深较浅,微米级孔隙发育,裂缝百分数和可动流体百分数分别为2.18%、10.82%,有效孔隙度均值为0.76%,占总孔隙的16%~4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