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改造非均质样条边界元列式方法,建立了分区粘弹性介质边界元反分析的数值求解格式,该数值解法与均匀弹性体边界元法相类似,不需作分区组合计算,简化了计算程序,减少了计算工作量、提高了计算精度和解题效率,为解决非均质围岩反分析中遇到的困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电网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实现工程造价标准化、规范化、精益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电网工程在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机制、管理、应用、技术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研究加以解决。以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践为依托,问题树等分析方法为手段,系统分析了电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系统性的改进方案以及保障机制建设的建议,从而保证以工程量清单计价为核心的电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并最终实现提升工程造价管理质量和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监察,或称之为生态监察,是我国在近几年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管理中,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相对原有的"环境监察"概念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对它的内涵、分类、内容、形式等有不同的理解,开展生态环境监察的途径、方法、程序和依据等也正处于深入研究和不断完善阶段。  相似文献   
4.
谢涛  邱延峻  蒋泽中  兰波 《贵州科学》2007,25(Z1):263-268
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中,水损坏是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也是导致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工程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水损坏主要是由于沥青路面的空隙率过大所致,而导致空隙率过大是由于在沥青路面的摊铺过程中,沥青混合料压实质量的不良控制所造成的.因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质量控制至关重要.超声波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的有效方法已成功地被应用在各个工程领域,但在沥青路面工程中的应用还较少见.本文运用超声波技术方法,对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压实度进行控制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方法对于沥青混合料压实度和空隙率的综合评价具有简单、快捷、客观等特点,适于对沥青路面压实施工的在线控制.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围岩稳定性综合分类法,用此法研究平顶山矿区煤巷稳定性变化规律,得到了综合评价围岩稳定性的统计判据,可根据巷道条件及实测信息评价巷道稳定程度,并绘制出多指标围岩分类图。文中相应阐述了煤巷锚杆支护形式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6.
采用样条插值函数将均匀介质的边界积分方程离散为代数方程组.通过对均质样条边界元列式方法的改进,最终使总体系数矩阵成为带宽很窄的条带阵,提高了  相似文献   
7.
兰波 《太原科技》2001,(1):34-35
阐述了当前影响CUBA篮球技战术水平发展的诸因素,指出防守基本技术差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针对防守基本技术的主要内容,对防守无球队员、防守有球队员的训练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以雄甾烷衍生物作为人芳香酶抑制剂的构效关系,以ZINC数据库中80%相似性的5045种类似结构化合物为配体,利用蛋白质晶体数据(3EQM)通过Sybyl软件中的SurFlex模块进行分子对接虚拟筛选并打分,得到分值在8.0分以上的25个化合物作为中靶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煤及半煤岩巷围岩分类与锚梁网支护专家系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统计分析、模糊推理等多种手段,提出一种煤巷围岩稳定性综合分类法。研究平顶山矿区煤巷稳定性变化规律,得到了评价围岩稳定性的统计判据,可根据巷道夸件及实测信息评价巷道稳定程度,并绘制出多指标围岩分类图,直观表达了样本及样本分布规律,既提高了分类的可靠性。又简化了分类方法。开发出煤及半1煤岩巷锚梁网支护专家系统.该专家系统通用于煤巷锚梁网支护系列选型,并在平顶山矿区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0.
山区公路交通安全标志设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大幅度降低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率,以实地测试、调查方法以及心理认知机理,概括了山区公路的道路特征和交通事故的特点,分析了驾驶人员的安全认知和行为特性,指出了山区公路交通安全标志须以初次使用该道路的驾驶人员为设计依据。研究了山区公路不同道路环境下交通安全信息,指出山区公路应在弯道处实行大小车辆分别限速,并给出了限速方式;长大坡路段应提供整体性道路信息以及交通安全标志的设置要求;异常气候条件下须提供预警性信息。认为在山区公路建设中,可以通过对交通安全标志的合理化设计,在不大幅度改变公路线形情况下,能使山区公路弯道、长大坡等特殊路段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