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山区发展营养体农业是持续发展和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雨量和相对湿度较高,日照相对缺乏的西南岩溶山区和海拔过高,热量不足,年均温度低于或等于0℃左右的青藏高原及若干高山地带,难以从事一般作物栽培。近些地方种植谷类作物,不仅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更因日照,温度不足和节律相悖,籽实作物灾害频繁,难以优质,稳产,高产。我国贫困地区集中于山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应为单一籽实农业的错位,是在不宜于生产籽实作物的地区勉强推行谷物农业系统的结果。营养体农业  相似文献   
2.
河西地区的景观有13个主要类型,可以归入草地农业系统的4个生产层。目前存在景观错位、景观类型缺失和景观功能抑制第3个主要问题。河西景观规划宜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慎重改造、整体性与个性相结合、尺度对应性等4项原则。以建立草地农业系统、实现河西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目标,举例说明河西景观规划的步骤和定量方法。提出2个今后值得研究的问题。图2,表3,参6。  相似文献   
3.
"界面"既是促进农业系统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不容忽视的伦理学基本要素,农业伦理学应对"界面"有清晰而明确的认识与理解。农业生态系统界面具有特异性、系统性、确限性与开放性并存等几大伦理特征;由于不同系统之间共同的"序参量"而引发的系统耦合,界面为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伦理学依据;而伴随着生态系统的层级进化,界面还具有提升管理分级水平与能力的伦理学涵义;尤其是借助于界面的催化潜势、位差潜势、稳定潜势和管理潜势四大潜势,界面具有解放生产潜势的深刻伦理意涵。界面作为一把双刃剑,它也存在着系统耦合与系统相悖之间的伦理关联,当前农业伦理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协调系统相悖扩大农业系统耦合,使其多层次、广覆盖,促进农业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过渡区是我国地形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的重要生态区,农户生产与独特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了实现这一人类-环境耦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认识其农户生产系统的结构与特征.为此,建立通渭-渭源-夏河样带,根据统计年鉴、实地问卷调查和各类政府报告统计,收集目标数据,分析农户作物、家畜和综合系统的生产要素投入-产出结构、生产系统水平和农户占比.结果显示,过渡带农户生产系统水平自东向西呈梯度变化,根据Logistic预测模型拟合,农户占比和农户生产系统水平显著相关(P=0.000),农户占比对农户生产系统水平响应速度和阈值点处农户生产系统经济效益不同.(1)作物生产:过渡带自东向西户均耕地面积、劳动力、作物投入和产出递减,其中劳动力和化肥投入量占总投入75%以上,马铃薯、玉米经济效益高于小麦;农户占比在阈值点50%时的经济效益递减,通渭(13.67千元/户)渭源(12.65千元/户)夏河(-2.68千元/户).(2)家畜生产:家畜养殖规模、天然草地面积、投入递增,产出东西高,通渭、渭源、夏河的农户的动物生产分别以猪(0.14千元/户)、羊(1.84千元/户)和牛的经济效益最高(32.79千元/户).(3)综合生产:经济投入,夏河农户占比响应速率为1.30,比通渭和渭源分别高0.61和0.70;经济产出,夏河农户占比响应速率最低(0.085),低于通渭(0.17)和渭源(0.37);农户占比增长到阈值点50%时,经济效益夏河(30.57千元/户)通渭(20.22千元/户)渭源(13.07千元/户).农户占比由增长拐点进入饱和期时,通渭、渭源和夏河农户占比对于投入分别增加了45.76%,47.98%和45.60%,而产出分别增加了43.20%,42.60%和45.60%,阈值点处经济效益分别为30.52,16.32和64.70千元/户.为实现过渡带农户生产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耦合,可加强作物副产品和"废弃物"补饲家畜,在阈值点附近调控农户占比,减少草地资源消费"搭便车"现象.  相似文献   
5.
以祁连山高寒草原为对象,测定4个坡向冬季牧场的坡度、立枯物高度和盖度及积雪盖度,分析积雪盖度与植被和地形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植被(立枯物高度和盖度)和地形因素(坡度和坡向)的牧场积雪盖度估测模型,为牧场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发现:祁连山北坡高寒草原积雪盖度与立枯物高度和盖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坡度和坡向呈极显著正相关;坡向和坡度与立枯物高度和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坡向对立枯物积累的负效应比坡度更明显.冬季牧场立枯物盖度对积雪的直接作用最大,坡度通过立枯物盖度对积雪盖度的间接作用其次,坡向和坡度通过立枯物高度对积雪盖度的间接作用显著;坡度对立枯物高度的直接作用高于坡向,其对立枯物盖度的直接作用显著.祁连山高寒草原的积雪盖度可通过植被或/和地形特征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很好地估测,基于植被和地形综合因素所建立的最佳积雪盖度估测模型为:SC(%)=70.278+4.210A+0.269S-0.138SLH-0.534SLC(R~2=0.630,P0.001)(式中,A,S,SLH和SLC分别为坡向、坡度(°)、立枯物高度(cm)和盖度(%)).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绿色发展:从生态治理到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