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郑度 《大自然》2014,(6):1-1
<正>荒漠通常指气候干旱、地面组成物质粗瘠、风沙作用强烈、地表径流贫乏且生物种类稀少的自然地带。荒漠和森林、草甸、草原一样,都是重要的地表生态系统和自然地带。长期以来,荒漠地带的生物形成了独有的生理生态结构和特征。荒漠植被是以超旱生和旱生灌木、半灌木、小半灌木、小半乔木和肉质叶等植物为主组成的稀疏植被,建群种以藜科、蒺藜科、菊科、石竹科和麻黄科等为主,植株低矮,茎叶退化变态,茎枝常呈绿色或为同化枝和肉质叶(多汁)等。除了能适应极干旱的气候、抵抗沙面的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誉称地球“第三极”,是地球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构成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的范例,是打开地球动力学的金钥匙,是涵盖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冰冻圈和生物圈的综合研究领域,是中国地球科学、生物学、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具有突出区位优势的研究领域,而成为探索自然奥秘多学科交融的一块瑰宝。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退化与生态建设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度 《自然杂志》2007,29(1):7-7
本文阐述了西北干旱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讨论了土地退化中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指出生态建设应当尊重自然,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和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助于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在区域发展中应当重视土地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区域间环境与发展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是区域土地科学与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稳定与提升的科学基础.本文通过对已有LUCC数据与成果的再分析,研究了高原整体LUCC时空特征、典型区LUCC的时空过程及典型类型的变化过程与机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结构稳定,一级地类变化面积比例低于7%,并以单次变化为主,土地覆被状况总体改善.近年来高寒草地覆被状况整体好转、局部退化,林地恢复良好,耕地基本稳定,建设用地显著扩张,裸地轻微减少.人口较为密集的河湟谷地与"一江两河"地区,建设用地、耕地、人工林地等增加明显;藏北高原和三江源等牧区,超载过牧和生态建设的作用均有体现;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区土地覆被类型多样、变化复杂,并表现出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有较强的敏感性.高原土地变化研究中还存在现有数据产品数量不足、精度不高,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及其环境效应认识不够深入等问题,需要加强野外监测和遥感技术的结合,关注LULC在不同时空尺度下的变化特征,同时注重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类型转化和类内渐变,使高原LUCC研究更好地服务于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近年来喀斯特高原山区刺梨种植空间格局变化与地形土壤的影响,以盘州市为例,对影像采用目视解译、地学统计分析及实地调研等方法获取2017年和2019年的刺梨种植空间分布特征,引入RS和GIS技术手段详细研究了2017年和2019年的刺梨种植空间分布格局时空变化特征与地形因子、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受海拔、地貌类型和城市分布的影响,通过2017年和2019年的刺梨种植空间分布格局两期监测数据,直观地看出盘州市刺梨种植主要在除中部以外区域的空间分布特征;②盘州市刺梨种植空间分布面积占比情况和种植面积增加区域的占比情况均与全市的坡度分类面积占比规律一致,其坡度类型占比最大为缓陡坡,2017年和2019年刺梨种植空间分布主要在缓陡坡类型,2019年相比较2017年在各个坡度等级种植面积均有增加,在缓陡坡类型刺梨种植增长量占比最大,刺梨种植面积占比主要分布在地形起伏度为70~200 m范围内;③盘州市的土壤pH平均值约为5.98,为适宜种植刺梨的微酸性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等含量主要为丰富和极丰富范围值,有效磷的含量较低,但土壤中各元素含量的丰富程度符合刺梨种植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1950年代至今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和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青藏高原是中国三大自然阶梯中最高一级,平均海拔超过4000 m,被称为“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土地辽阔,总面积约为250万km2,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4。自新近纪以来强烈的隆升,使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区,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海拔高、温度低、辐射强、河湖众多、冰川冻土广布、生物多样性丰富。青藏高原面积广大,高原内部的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并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根据拟订的原则、方法和指标,青藏高原可划分为10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区,包括:果洛那曲高原山地高寒灌丛草甸区、青南高原宽谷高寒草甸草原区、羌塘高原湖盆高寒草原区、昆仑高山高原高寒荒漠区、川西藏东高山峡谷针叶林区、青东祁连高山盆地针叶林草原区、藏南高山谷地灌丛草原区、柴达木盆地荒漠区、昆仑山北翼山地荒漠区、阿里山地荒漠区。  相似文献   
7.
以EM-DAT(OFDA/CRED国际灾害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源,在分析洪涝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亚太地区洪涝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0年,亚太地区洪涝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每次洪涝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和经济损失也呈现上升趋势;(2)在空间上,东南亚发生洪涝灾害的次数最多,南亚和东亚洪涝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口最多,东亚地区洪涝灾害造成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最大;(3)亚太地区41个典型国家中,中国和印度发生洪涝灾害的次数较多,但每次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最高的国家为朝鲜,造成死亡人口最多的国家为尼泊尔;(4)近年来,亚太地区在防洪减灾能力方面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但南亚地区和朝鲜、尼泊尔、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仍需全面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以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人口死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北干旱区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西北干旱区的土地退化、生态建设与尊重自然、水土资源利用及区域发展等问题.干旱区土地退化主要为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渍化和草地退化;生态建设中应当尊重自然,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片面追求森林覆被率的提高.采取生态修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有助于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在区域发展中应当重视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区域间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与安第斯普那高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度 《科学》1997,49(6):32-34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GeographyandAgendaofthe21stCentury¥郑度(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101)《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和蓝图,它的实施是中华民族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