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201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是地震液化泄水成因, 不是“渗流管”构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乔秀夫  宋天锐  李海兵 《科学通报》2002,47(14):1118-1120
本文第一作者最早提出大林子组为萨布哈环境含盐沉积[1],之后宋天锐对大林子组萨布哈环境作了系统研究,李海兵对其中直立的泥质脉进行了地震成因解释[2].孟祥化等人《下寒武统大林子组溶解蒸发岩系旋回层序及渗流构造成因》一文(以下简称《孟文》)对大林子组环境研究与我们早在1986及1996研究结论一致,是一重复性研究.我们将大林子组下部具鱼骨状交错层的砂岩解释为潮下带(文献[2]59~69页),而《孟文》解释为陆相.主要分歧点在于《孟文》  相似文献   
2.
英文seismite是德国地质学家赛拉赫在研究美国加州的一段特殊岩层之后,于1969年正式提出的,用以代表因受地震扰动而形成的一套岩石。此后,这一术语迅速被地质学界接受并加以发展,现在虽然还有部分地质学家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绝大多数地质学家都同意seismite是受地震扰动而形成的岩层,是地层中的古地震记录。1987年和1988年,龚一鸣将seismite翻译成“震积岩”。seismite自创立至今已经接近50年,其中文译名“震积岩”至今已存在30余年,其间一直没有大的争议。但是到了2016年,山穆玕(Shanmugam)开始质疑seismite一词,列举了十余条与这一术语有关的问题,并强烈建议地学界废弃这一术语。在将山穆玕的思想介绍到国内的过程中,冯增昭先生建议将seismite的中文译名更改为“地震岩”。文章作者认为,山穆玕列举的问题几乎都不是真正的科学问题,沉积学界的地质学家早已经进行了更仔细和深入的讨论,“震积岩”这一中文译名既强调地震作用的影响,又很好地体现了seismite主要发生于沉积地层中,并且已经在国内被广泛接受。而地震岩不仅包括沉积岩,还包括与地震作用形成的岩浆岩和构造岩,与英文原文有很大出入。因此,文章作者认为,seismite不能被取消,建议其中文译名仍保留龚一鸣的原始译名,以防止在学术界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相似文献   
3.
华北中新元古代及早古生代地震灾变事件及与Rodinia的关系   总被引:84,自引:2,他引:82  
乔秀夫  高林志 《科学通报》1999,44(16):1753-1758
地质历史中强地震事件在岩层中留下记录。灰岩中的液化碳酸盐岩脉和泥质岩中的液经泥脉即是地震引起沉积物液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