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化石燃料的消耗总量在不断攀升,随之带来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人们面临的重大挑战.氢能是一种绿色、低碳、高效的清洁能源,利用可持续再生的太阳能,通过光催化分解水制备氢气,被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金属有机框架具有结构可修饰、性能易调控、孔道结构丰富及比表面积较大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光...  相似文献   
2.
利用对173名管水员的调查数据,运用SAS分析法分析管水员对绩效考核制度的满意度,为水务建设与管理考核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大部分管水员对有关工作内容方面的考核和考核最后的实施效果满意度较高,而对考核制度中的奖励制度满意度较低,对惩罚制度支持者和反对者相当.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在考核时增加"做出贡献的管水员可根据贡献大小适当加分表扬"这一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3.
应用光纤光栅传感器监测弹性材料内部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添加调试剂,使光纤光栅与弹性材料牢固地接触,利用此种方法将两个连接的光纤光栅传感器正交埋置在弹性材料模块中.对模块施加外力,引起光栅的布拉格反射光的波长发生变化.通过对波长漂移的观测,实现该材料内部应变的检测,并测量出材料的泊松比.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基本一致,表明此埋置方法可实现FBG传感器对弹性材料的内应变进行有效地监测.  相似文献   
4.
将三个布拉格光纤光栅组成的传感器空间阵列埋置于在硅橡胶正立方体模块的内部,其分别位于x、y、z轴的方向,当模块受到外力时,利用每个光栅对径向应变感测的特性,观测三个光栅反射光波峰的漂移,实现了对施加外力产生应变的方向监测.经过验证,测量结果与施加外力方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以鱿鱼墨黑色素为吸附剂,分别研究鱿鱼墨黑色素添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溶液pH对Pb2+、Cr6+清除率的影响,并测定静态吸附等温线方程。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中添加鱿鱼墨黑色素能有效吸附Pb2+和Cr6+,吸附15 min时,鱿鱼墨黑色素对Pb2+和Cr6+的清除率均大于85.00%。鱿鱼墨黑色素对Pb2+清除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是对Cr6+的吸附作用在35℃最强。当溶液pH 5.0时,Pb2+的清除率低,溶液pH 4.0~6.0时,鱿鱼墨黑色素能有效地吸附Cr6+。鱿鱼墨黑色素对Cr6+吸附作用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而对Pb2+的吸附仅与Langmuir等温线方程相关性高。  相似文献   
6.
在生态—经济系统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现状评价,同时也构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模型,利用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对长江中下游湿地地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为区域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区内鄱阳湖湿地区生态支撑力最高,其次是长江中游干流湿地区,洞庭湖湿地区最低.2)研究区内以武汉市为首的长江中游干流湿地区社会经济压力最大,其次是南昌市及洞庭湖湿地区,较小的是鄱阳湖的东部和长江下游湿地地区.3)通过协调发展度D分析发现:失调停滞区主要位于以长江干流一带,包括武汉市、洪湖市、公安县等,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6%;过度调整区主要位于鄱阳湖东北部和洞庭湖东南部,和长江下游部分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3.2%;协调发展区以鄱阳湖西南部为主,还包括环洞庭湖西北部和安徽的贵池市和望江县,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2%.  相似文献   
7.
在山东某高速公路路段柔性基层埋设光纤光栅传感器,以进行柔性基层结构的应变场测试.根据高速公路铺设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传感器埋设方案,成活率达100%.当汽车通过时,对应变场进行监测,测试结果表明:监测结果与路基所受应力相符,光纤光栅传感器用来测量高速公路柔性基层应变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鲁婷婷 《科技信息》2013,(16):460-460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集体用地不断增加。由于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的不到位,乡村规划形同虚设、建设用地分散不符合节约集约要求、建设用地违法多,占用耕地建设项目严重、建设用地流转受限。本文本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原则探讨以下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