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维屏 《科学通报》1979,24(11):500-500
键裂能是理论化学和化学工程学的重要参数,但直接测定甚为困难,故长期以来人们不断地探索它的经验的和半经验的计算法。Franklin的基团贡献的概念,Hinshelwood、直到的键型能量和自由电子轭合能的假设,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些问  相似文献   
2.
韩维屏 《科学通报》1963,8(8):51-51
单核絡合物稳定常数的分光光度法处理方案甚多,其中有些方法不受溶液中絡合物共存种类的限制,是較理想的理論設計。但它們不易由图直接求得稳定常数及克分子消光系数。著者等考虑到某些絡合物溶液可同时只存在两种接續的絡合物,故建議一种直接求上述常数的图解法。本法虽只能处理两种接續的絡合体系,但在这范围內实用上較方便。  相似文献   
3.
继前文之后,应用FT-IR及DSC方法进一步研究了五种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体系,即含0~100wt%MoO3的MoO3-Fe2O3,MoO3-V2O5,MoO3-TiO2(锐钛矿),MoO3-WO3及MoO3-ZrO2在界面上非晶相分散的结构.根据FT-IR光谱及其差谱的原始数据,首次报导了界面上新生的非晶相物种的特征吸收谱带,并将其与键价结构相关联.DSC热分析证明,组分氧化物在固相热反应中的放热峰及吸热峰与非晶相分散的微晶及盐类复合氧化物或固溶体的形成有关,其中包括晶格畸变和瓦解、熔化、烧结或表面化学反应等杌理有关.  相似文献   
4.
导电性能测试证明,这些二元氧化物属于N-型半导体,其电阻在邻二甲苯气氛中明显减小,即具有对邻二甲苯的气敏效应,其灵敏度在化学吸附的初期阶段与邻二甲苯蒸气浓度呈线性关系.催化选择性及转化率测定证明,MoO3-V2O3,MTiO3-TiO2及MoO3-WO3体系对于邻二甲苯选择性氧化为苯酐,具有催化活性,但MoO3-ZrO2体系没有催化活性.非晶相分散的MoO3及V2O5对该反应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尤其当组成接近于分散阈值时,选择性最佳.MoO3-FeO3体系则对甲醇氧化为甲醛具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在TiO2中以不同配比掺杂MoO3,制得TiO2/MoO3复合粉体.经过调浆、涂覆、烧结、陈化和封装等工艺,进而制得旁热式厚膜陶瓷元件.以电阻为感量,以氮气为稀释气体,分别在不同浓度的邻二甲苯,甲醇,乙醇,H2,CO或O2气气氛中,测试元件的气敏特性,获得了仅对邻二甲苯具有良好灵敏度、选择性和响应时间的气敏元件,为检测和治理工业废气和废水中的邻二甲苯有机污染,提供了可供开发应用的传感元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多相反应动力学的吸附理论和半导体电子催化理论,研究了湿度化学传感器和气体化学传感器传感材料的表面过程和反应机理,得出若干金属氧化物具有性能稳定,选择性强、活性高、应答速度快等优点,是极好的化学敏感材料,并指出了开发新型传感材料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韩维屏 《科学通报》1976,21(8):357-357
用分子的电子结构解释化合物的各种物理化学行为,是当代理论化学的重要任务.量子力学还仅限于对π电子体系的研究,对σ电子体系则显得无能为力.介电子沿σ键的移动是遵守静电法则的,所以根据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的静电诱导效应解释分子中结构与化合物的性质的关系已有不少报道,例如英国学派所拟定的化学活性次序、Taft 极性取代常数,以及做为评价诱导效应的标尺的相对电负性和蒋明谦等的饱和烃及其衍生物的基团诱导效应指数.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水相与树脂相配合物阳离子交换数据处理方法。根据内插法求出C_(Na)~+/(?)_(Na)~+恒定时的配合物离子交换分配系数φ_0,再引入若干辅助函数,逐级外推,求出n+2个方程(M~(n+)、n=3时),联立求解,即可得到各级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逐级分配系数。按上述方法,本文研究了七个羧基羟酸铜(Ⅱ)体系,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释界面上大的分散阈值与组分氧化物小的比表面之间的共存关系,在纳米尺度上提出了非单层分散模型,即各组分氧化物以球形八面体MeO6为单位,在二元氧化物界面上进行分散,八面体之间通过共用氧原子密置成为二维单层,再由有限个数这样的单层相互叠加而成为界面过渡层.该过渡层虽然是非单层的,但仍然属于非晶相,并具有非化学计量组成.具体计算了非单层模型的七个主要参数每种组分氧化物的平均单层数分别为1.6~8.5,单层厚度为0.678~0.718nm,叠加厚度为1.10~5.81 nm,过渡层总厚度分别为5.34~8.78 nm,以及各组分氧化物八面体的球形半径,密置单层容量和每百平米分散阈值.通过讨论非单层分散与非晶相之间的关联,概述了二元氧化物界面上非单层分散的晶相损失机理以及界面的非晶相结构和对热的亚稳性.  相似文献   
10.
应用XRD及BET方法研究了MoO3-Fe2O3,MoO3-V2O5,MoO3-TiO2(锐钛矿),MoO3-WO3和MoO3-ZrO2五种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界面上的相互作用及非晶相自发分散.这些二元氧化物均含有0~100%之间的十个不同掺杂配比的MoO3,经干混和适宜温度下焙烧而得.XRD晶相定量分析及外推法证明,每种组分氧化物都在界面上自发分散为非晶相,并具有各自的分散阈值.当配比大于分散阈值时,各组分氧化物焙烧后的剩余晶相量与加入晶相量之间为线性关系,其中MoO3和ZrO3的斜率显著小于1.BET测定证明,所有试样的比表面积(3.71~11.25m2/g)较常见载体如SiO2等小得多.MoO3在五种二元氧化物界面的分散阈值各不相同(0.33~1.43 g/100m2),远大于唐有祺等人根据O2-密置模型计算得的在高比表面载体上的单层饱和容量(0.117g/100m2).这预示着界面上可能存在非单层分散及表面化学反应,XRD晶相分析及后续文章中FT-IR等表征手段证实了此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