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刘毅  陆春晖  王永  KYRLErkki 《科学通报》2011,56(18):1455-1463
利用2002~2008 年的GOMOS(Global Ozone Monitoring by Occultation of Stars)卫星观测资料, 研究了热带平流层臭氧、二氧化氮和三氧化氮的准两年振荡(QBO)和半年振荡(SAO)特征. 对赤道上空臭氧和剩余环流垂直速度的年际异常的诊断分析表明: 动力输送是赤道平流层臭氧呈QBO 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在垂直输送作用下, 平流层中层臭氧的QBO 信号会随着剩余速度的异常向下传播. 而在赤道外的平流层低层, 动力输送在一些年中对臭氧形成QBO 分布作用显著; 在赤道外的平流层中层, 动力输送只影响南半球的臭氧分布. 此外, 文中分析了热带平流层中二氧化氮的分布, 它在赤道平流层中、高层表现出深厚且准静止的QBO 特征, 与同高度上垂直剩余速度的分布有关; 在赤道外平流层中层, 二氧化氮在南北半球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 受赤道纬向风SAO 的影响, 三氧化氮的年际异常在赤道平流层上层表现出显著的SAO 分布特征, 在纬向风SAO 的不同阶段, 动力输送对三氧化氮的分布产生相反的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2.
由葛洲坝船闸事故考虑到,船舶若按规范操作航行不会发生事故,但意外情况却会造成巨大损失。要确保万无一失,可考虑设计一个闸门免碰装置,防止事故发生。拦河索是一种简单易行、功能可靠的闸门安全设施。  相似文献   
3.
陆春晖  丁一汇 《科学通报》2013,58(8):653-663
应用1979~2010年逐日的NCEP2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对流层阻塞高压活动对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SW)的影响,以及增温发生后平流层异常对下层大气的反馈.对21个强SSW事件的动力诊断与合成分析表明:在增温过程中平流层极涡会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并且极涡的这些扰动受到对流层中分布在不同区域的阻塞高压活动影响,因此根据极涡和阻塞的位置将SSW事件分为2种类型即极涡分裂型和偏心型.对于分裂型,在欧亚-北美(ENA)副型中,极涡分裂前在大西洋和阿留申群岛地区有典型的阻塞形势存在,它们向极地、向平流层伸展的作用使得极涡分裂,形成的两个低压中心分别位于欧亚和北美大陆;在大西洋-东亚(AEA)副型中,主要的阻塞活动位于乌拉尔山和北美大陆区域,极涡在高压系统的共同作用下分裂后位于大西洋和东亚地区.在偏心型中,一种是极涡偏移到欧洲西部、大西洋地区的阿留申侵入(AI)副型,这时平流层极涡被侵入极区的阿留申高压推挤,对应的阻塞高压活动位于太平洋及阿留申群岛区域;另一种副型是北美侵入(NAI)型,来自于北美大陆西部的高压中心侵入极区,对应了低层位于该地区的阻塞形势,极涡在高压系统的作用下偏移至欧亚大陆西部.本文还研究了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后环流异常的信号能否向下传播到低层大气,这取决于极涡扰动的强度、位置和持续的时间.根据逐年的个例分析,在强SSW事件中位势高度异常可以向下传播至对流层,引起对流层高度场和温度场的变化,其传播时间从10hPa到500hPa大约需要10~15d.  相似文献   
4.
从模糊控制器量化因子入手,对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智能型的模糊控制器结构,并将其应用于船舶动力定位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优于普通的模糊控制器.  相似文献   
5.
应用欧洲中心等熵面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冬季平流层极涡异常和我国东部地区降温过程的联系.对2009/2010年冬季个例的分析表明:大西洋-东亚型平流层爆发性增温后,来自平流层的高位涡气团携带着冷空气向下发展,并向南、向东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气团会在垂直方向上拉伸,对应的正涡度增强会使得低层大气中冷低涡系统发展壮大,导致我国东部地区降温事件的爆发.对位涡距平场的统计分析表明:第一模态的位涡分布和时间序列可以很好地反映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冷空气活动的平流层极涡扰动特征;并且反映出发生在2000~2011年期间的全部4次大西洋-东亚型爆发性增温,在这4次平流层极涡的强扰动后,我国东部地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温过程,且降温至少持续1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