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贺27岁而没,其死因至今是一个谜.根据李贺细瘦、通眉、长爪、羸弱的生理特征,死前畏光流泪、眼睛充血的症状,及其诗歌中透露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推断李贺可能是死于遗传性疾病“马凡氏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唐宋时期文人的漫游和宦游现象对人文山水名胜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其形成因素主要有:第一,文人的题诗咏叹;第二,文人的石刻墨宝;第三,文人的游历故事与传说;第四,文人的寓居之地。唐宋时期之所以成为人文山水名胜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原因有:第一,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的最辉煌时期,各个艺术门类都达到了极高的地位;第二,文人有艺术审美的眼光,善于发现自然的美;第三,文人在漫游和宦游中体验的自然往往浸润着自己的主观感受,这就使自然山水具有了人文的内涵;第四,著名文人有明星效应,引领众人去模仿体验。  相似文献   
3.
宋玉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思考的一种文化现象。宋玉以《九辨》名垂青史,开启了悲秋的文学主题创作,但除此外之外的几篇赋作的著作权一直存在不确定性,有争议。但是这些作品却又影响巨大,《高唐赋》不但是一篇美文,还给中国文学留下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和一个文学典故,《登徒子好色赋》同样也是美文,还为中国美学史留下了一段美的含蓄与想象的经典案例。但是这些因为作者的不确定性,影响了其在文学史上的评价。这些署名宋玉的作品流传和影响后世,应该以“宋玉赋”的专有名词介绍,而不是以“宋玉的赋”的题目介绍,这样才不会因为作者的争议问题影响了对作品文本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对一个作家的作品要深入解读,离不开对其生平事迹交往的掌握,正如孟子在《万章下》所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知人论世”。要理解一部作品,首先要对作者有所了解,然后方能准确解读文本。对杜甫这样的大家而言,我们更应对杜甫的生存环境、人生际遇、以及交游和亲眷等方面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杜甫的作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