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温和条件下利用嵌段共聚多肽聚(L-苯丙氨酸)-聚(γ-谷氨酸苄酯)(Phe20-b-PBLG50)仿生合成了复合空泡结构纳米孔二氧化硅. 硅烷偶联剂氨苯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AMTS)作为中间媒介, 一方面通过其苯环与多肽链段上的苯环之间形成π-π相互作用; 另一方面通过硅氧烷与硅源发生共缩合, 从而把多肽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成的囊泡结构通过二氧化硅转录并固定, 微孔的形成归因于多肽的二级结构和有机胺小分子. 提出了一个在温和条件下, 通过嵌段多肽控制合成新颖结构多孔材料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Hartree-Fock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混合近似下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系列地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扶手椅管、锯齿管、手性管)和单壁氮化硼纳米管的杨氏模量、卷曲形变能以及电子能带结构.分析了单壁碳纳米管的管径、管型和能隙宽度对其杨氏模量理论计算值的影响,给出了纳米管管径和手性对卷曲形变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MonteCarlo方法研究了对称ABA型双亲3嵌段共聚物刷在选择性溶液中的自组装形态.针对溶剂对A嵌段为良溶剂,对B嵌段为不良溶剂的体系,研究了亲水A嵌段长度和疏水B嵌段的长度对溶液中3嵌段共聚物刷聚集体形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疏水B嵌段长度的增加,共聚物自组装形态依次为球状、条状、连通条状、孔层状、层状;而随着亲水A嵌段长度的增加,共聚物的自组装形态会发生从条状相到蠕虫相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利用模拟退火方法研究了线性链接的ABC三嵌段共聚物熔体的自组装行为.发现所研究的ABC三嵌段共聚物可形成含有界面柱的层状结构,考察了A嵌段和C嵌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自组装形态及含有界面柱的层状结构的层周期和柱周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透明导电薄膜是触摸屏的核心基础材料,目前国际上主要应用的透明电极材料是氧化铟锡(ITO).然而, ITO难以适用于中大尺寸触摸屏,主要问题有:铟(In)是稀有金属,价格昂贵;ITO薄膜在中大尺寸触摸屏应用时存在电阻值增大而使得触控(芯片)成本提高、感应速度降低等问题;高性能ITO靶材及薄膜制作技术长期被日本等国家垄断.  相似文献   
6.
建筑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各种要素的综合体,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时空和地域性,各种环境、各种文化状况下的文脉和条件,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建筑中的反映,同时这种文化特征又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我们这一代建筑师应当牢固地树立起"科学的建筑文化观",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加速建筑文化与环境、与民族、与社会、与时代的交融进程。  相似文献   
7.
双亲三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自组装形态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模拟退火方法模拟了对称的双亲三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过程.研究了溶剂和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处于溶液中的三嵌段共聚物聚集体形态的影响;同时,对比了不同结构(ABA和BAB)三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形态.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溶剂和疏水嵌段(B段)之间的相互作用(ε_(BS))的增加,共聚物自组装形态依次为球状、短柱状、柱状、短柱状、洋葱状.当溶剂和亲水嵌段(A段)之间的相互作用(ε_(AS))由-0.2变为0.0时,在较小的ε_(BS)值下出现上述胶束形态的转变.同时由模拟结果表明,与ABA相比,三嵌段共聚物BAB在较小的ε_(BS)值处出现上述胶束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材料南于萁优异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气体阻隔性,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当黏土片层分散在聚台物基体中,可获得两种类型的结构:插层型和剥离型复合材料相对插层型复合材料.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中黏土的纳、水片层更加均匀地分散在聚台物的基质中.因而表现出更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强分离极限下可压缩性对双嵌段共聚物层状相的影响,并与在不可压缩约束下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对于可压缩系统,单体密度已经不再是均匀分布的.压缩能和自由链的自由端分布引发的自由能与界面能和拉伸能相比很小,后2者依然是自由能中的主导项.  相似文献   
10.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Hartree—Fock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混合近似,对纤锌矿ZnO及不同量Be掺杂BexZn1-xO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Be的掺入导致BexZn1-xO的禁带宽度增大,这一结果与实验有着较好的符合.同时对BexZn1-x的晶格结构、能带结构及电子态密度进行了分析,Be的掺入致使Zn 4s态向高能端移动是禁带宽度增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