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孤东油田七区中水淹层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孤东油田七区中测井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水淹层的定性判别模式。利用关键井分析技术建立了多种地质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并利用灰色判别技术制定出有效厚度和夹最度的确定标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水淹层测井资料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评价解释结果与生产测试结果吻合较好,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
潍北凹陷孔三段广泛发育火山岩地层,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溢流相。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对火山溢流相的旋回和期次进行划分,研究表明:潍北凹陷孔三段火山岩可划分为2个喷发旋回7个期次,每期火山溢流相熔岩层垂向可划分为上部、中部和下部3个亚相,其中上部亚相气孔和杏仁构造最为发育,是火山岩最优质的储层类型;依据火山岩熔岩流规模变化可将溢流相划分为Ⅰ型熔岩层系(扩张型)和Ⅱ型熔岩层系(收缩型)2种类型,Ⅰ型熔岩层系有利储层分布在层系上部,Ⅱ型熔岩层系有利储层分布在层系下部;Ⅰ型熔岩层系在喷发早期(4~7期)发育,规模较大,Ⅱ型熔岩层系在喷发晚期(1~3期)发育,规模较小,反映了火山早期活动强烈,晚期逐步减弱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乌拉根铅锌矿床形成机制,对矿区不同类型岩石中的铅锌矿石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稀土元素数据表明不同类型的铅锌矿石的物质来源不同;铅同位素~(206 )Pb/~(204 )Pb,~(207)Pb/~(204)Pb,~(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326~8.641 3,15.402~15.645 4,38.029~38.750 7,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造山带的上地壳;δ~(34)S为-26.09×10~(-3)~+14.6×10~(-3),硫同位素主要是来自经由细菌产生的硫化物和热解产生的有机硫;δ~(13)C_(V·PDB)(10~(-3))为4.2~-7.7,δ~(18 )O_(V·SMOW)(10~(-3))为20.9~31.9,显示成矿作用期间有外来流体活动特点;流体盐度为3.55%~13.07%,流体包裹体数据表明乌拉根铅锌矿的流体特征为低温中高盐度的热卤水。结合地质特征,认为乌拉根铅锌矿是一个早期以海底沉积成因为主,晚期以MVT成因为主的复合叠加性矿床。  相似文献   
4.
孤东油田七区中水淹层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孤东油田七区中测井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水淹层的定性判别模式。利用关键井分析技术建立了多种地质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并利用灰色判别技术制定出有效厚度和夹层厚度的确定标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对水淹层测井资料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评价解释结果与生产测试结果吻合较好,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UNIX操作系统和OSP/Motif图形界面系统为环境,在图形工作站上开发出了储层岩石物理分析系统(RPS1.0,1994).综合利用测井、地质、生产测试等资料,以测井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地质统计学和油藏物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得到三维空间的储层岩石物理数据体,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评价。总结出储层岩石物理模型,为提高勘探成功率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依据,并为同类储层岩石物理的研究提供对比标准和研究指南。该系统已在胜利、江苏、辽河等多个油田投入使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沾化凹陷多元供烃成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构造单元划分,结合油气来源分析,对沾化凹陷多元供烃成藏单元进行划分,进而分析成藏要素,明确源-藏体系形成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沾化凹陷可划分为单洼单源、单洼多源和多洼多源3类7个多元供烃成藏单元。东营组沉积时期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成熟,形成洼陷内部单源岩性油藏和缓坡带的单源油藏;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各段烃源岩均进入大量排烃期,油气在陡坡-凸起带和中央低凸起上形成大规模的混源油藏。不同供烃成藏单元输导体系与储盖组合的耦合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在平面上油气呈发散式向构造高部位运移,在缓坡带、陡坡带、低凸起和潜山等有利的圈闭聚集成藏;在剖面上沙四段、沙三段形成自源型岩性油气藏,新近系的油气分布于馆陶组厚层河流相储层形成披覆构造油藏。  相似文献   
7.
超稠油水平井区三维地质随机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河油田杜 84区块兴隆台油层兴 6组超稠油开发试验区近源水下扇沉积的地质特点 ,研究了本区储层地质概念模型和油层分布特征及原油富集的控制因素 ,利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水平井区储层参数定量三维地质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准确地研究砂体的纵、横向分布规律及连通性、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 ,并能提供可靠的定量数据。同时 ,利用三维地质模型还可以准确地模拟稠油泄油的方向与通道 ,从而有效地指导油田注采方案的调整和实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岩心和测井资料并利用模糊聚类方法 ,对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 83 层三角洲相储集层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将该区三角洲储集层流动单元分为 4种类型 ,并从岩性、物性、电性、微观和空间分布、非均质及水淹特征等方面分析了每类流动单元的特点 ,建立了流动单元模式。 4种流动单元的宏观、微观及空间分布规律是 ,在垂向上受沉积韵律控制 ,在平面上受沉积相带分布控制。流动单元与剩余油的形成及分布有关 ,将剩余油的形成与流动单元结合起来研究 ,可以更好地预测剩余油分布 ,从而指导油田开发  相似文献   
9.
夹层描述与预测为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经过数十年的开发,中国东部老油田基本已全面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但实践表明由于夹层分割的作用,仍存在可观的剩余油相对富集区。支持向量机是建立在统计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小样本统计学习理论,能够处理模式识别(分类问题、判别分析)及回归问题等诸多问题。以喇嘛甸油田南中西二区SⅢ4-7小层为研究对象,在夹层成因的基础上,结合测井资料对夹层类型进行识别,选取识别参数及识别标准建立样本集,从而建立支持向量机评价模型。利用评价模型对SⅢ4-7小层的夹层进行定量识别研究,并与实际结果对比,最后对模型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0.
超稠油水平井区三维地质随机建模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辽河油田杜84区块兴隆台油层兴6组超稠油开发试验区近源水下扇沉积的地质特点,研究了本区储层地质概念模型和油层分布特征及原油富集的控制因素,利用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水平井区储层参数定量三维地质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准确地研究砂体的纵、横向分布规律及边通性、储层物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并能提供可靠的定量数据。同时,利用三维地质模型还可以准确地模拟稠油泄油的方向与通道,从而有效地指导油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