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2.
在哈尔滨马家沟采集和建立了45个,多核草履虫的原培养。两两原培养相混,只发现二个互补接合型。可认为它们是中国的繁殖群1中的两个互补接合型Ⅰ和Ⅱ。利用接合后建立大核系并混合每两个不同的大核系证明多核草履虫接合型遗传是克隆遗传而不是大核系遗传。多核草履虫的未成熟期为15次细胞分裂。细胞分裂45次达到完全成熟。已发现接合期间有迁移原核的相互交换。这篇文章中给出了迁移原核相互交换的不同模式的照片。还证明在大核胚基发育过程中,有一特殊的形态发育时期。从总的研究结果看,多核草履虫哈尔滨品系与 Hayashi 和 Takayanagi 在1962年报告的日本品系更为相似而不同于 Diller1954年和1958年报告的美国品系和印度品系。  相似文献   
3.
用棘尾虫衰老无性系进行的灵芝抗细胞衰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两种灵芝制剂和一种灵芝生药的浸出兴培养棘尾虫衰老的无性系细胞,直至它们死亡为止。和对照组的它们的姊妹细胞对比,发现实验组的细胞比对照的的存活时间更久,分裂次数列多。  相似文献   
4.
本文检测了用灵芝处理棘尾虫和草履虫衰老细胞后的效果,发现灵芝的制剂和浸液可衰老棘尾虫在核DNA含量消减速度减慢核仁膨胀程度降低;还发现灵芝浸液能增强衰老棘尾虫和草履虫消除自由基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6.
用作者之一改进的蛋白银技术重新研究了杜氏草履虫接合生殖期间的核器发生和口器发生。在新月核形成,原核交换,大小核胚基的发育和口器发生等方面获得较金玫蕾史新柏(1983)更为详尽的资料。新月核形成之前的小核表现有明显的极性,新月核时期表现有显著的分裂中心。迁移原核的交换要穿过口旁锥区的二个很大的孔洞。老大核分解成两个碎块后不久新的大核胚基内出现核仁性小体,大小核胚基各自都保持4个直到第一次配后虫体分裂。至接合后体的两次细胞分裂时,大核胚基只分配不分裂,4个小核胚基每次都参与分裂,故可认为杜氏草履虫属于四个小核的物种。  相似文献   
7.
8.
用改进的蛋白银染核法研究了日本赭纤虫哈尔滨品系的接合生殖,发现小核减数分裂的次数和第一次减数分裂的特点与争论中的Miyake等(1979)的结果相同,证明Suzuki(1957)的小核有一次不均等分裂和四对染色体等结论确属误解。还发现本种纤毛虫具有体核(大核)与生殖核(小核)隔代发生的生殖现象。即接合中新大核不来自当代的合子核,而来自上代部分小核的保留和直接发育,当代的合子核只发育成当代的新小核,它们在下一次接合时可能再一部分供发育成下代大核之用,另一部分供减数分裂和受精之用。这种按合现象是在其他纤毛虫中未见报导的。讨论后认为,这种特殊接合现象不是本品系自接所特有,就是本种所固有,但以往被研究者们忽略了。  相似文献   
9.
用改进过的蛋白银色染法研究了尖尾罗蒂虫哈尔滨品系的形态学。除主要特征与欧洲品系相同外,还发现一些新的鉴别特征。它们是:1)二波运膜不等长,内波动膜约为外波运膜的三分之二;2)背触毛列来自六个原基,除第2列背触毛为单列外,其余都是复合列;3)口器的深部结构与棘尾虫的相似;4)腹棘毛毛基既有左向小根,又有右向小根,缘棘毛毛基的纤维模式与棘尾虫的完全相同。根据口器及毛基纤维的特征,认为此种纤毛虫是和棘尾虫亲缘很近的种类。  相似文献   
10.
将隆线氵蚤初生幼氵蚤单个培养在水内悬浮有珊藻细胞的培养液中.除实验组培养液内加入灵芝可溶性成分对照组不加外,两组其它培养条件完全相同.培养经历这些动物的一生,记录两组每一氵蚤的生殖状况和寿命.结果表明:实验组中的幼龄增长速度快于对照组,实验组中从第三成龄开始的每窝孤雌卵的数目多于对照组,实验组每氵蚤的生殖次数也多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平均寿命是48.8d,对照组的是38.8d.每氵蚤的平均总生殖量实验组是930.3个,对照组仅为446.8个.这些数据证明灵芝的可溶性成分不仅延长了隆线氵蚤的寿命,而且提高了它们的生殖能力.本文工作发现的灵芝对隆线氵蚤的长寿作用强于以往研究者在果蝇上得到的结果.这一区别可能与两种动物生活环境不同有关,隆线氵蚤是水生动物,灵芝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可随时随刻并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氵蚤体.这一优越条件是做为陆生动物的果蝇所不具备的.对灵芝影响寿命和生殖力的机理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