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牛(Bos gaurus)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和马来西亚.据评估,其全球种群数量约13 000~30 000头.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1996—2000年的调查显示共有约480头,种群下降趋势严重,灭绝风险较大.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盗猎和非法贸易、种群衰退和杂交污染以及疾病和传染病是其主要威胁.建议加强野牛的生态学研究,加大栖息地保护力度,打击非法贸易并加强管理和监控,促进野牛种群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测定大熊猫尿液中的肌酐含量.使用非涂层毛细管(21 cm×75μm i.d.),50 mmol·L-1pH2.56的磷酸缓冲液,在16 kV,25℃下,以吡啶做内标物对大熊猫尿样进行检测.肌酐标准曲线的质量浓度范围为5~80 mg·L-1,肌酐浓度与肌酐同吡啶的峰高比值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 6.测定了18只成年大熊猫(N(♀):N(♂)=5:4)的122个尿样,雌、雄大熊猫的尿肌酐质量浓度分别为(842.35±116.48)和(699.92±90.94)mg·L-1.实验表明,毛细管电泳法可以快捷、灵敏地检测尿肌酐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关于动物行为学研究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想到197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为当年有三位生物学家因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开创性贡献而被授予了这一奖项。他们是奥地利的康拉德·洛伦茨(Konrad Lorenz),德国的卡尔·冯·弗瑞希(Karlvon Frisch),还有本文的主人公荷兰裔英国动物学家尼可拉斯·廷伯根(Nikolaas Tinbergen)。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天水地区兽类动物的区系组成、栖息环境、分布特征和兽类资源情况。分别从山地森林灌丛、山地草原、川台沟谷农田和院落家栖四个生态型分析了兽类动物的生态环境,并说明了各个生境中兽类动物的种类和分布特征。同时指出了天水地区拥有的兽类资源和稀有珍贵动物状况。  相似文献   
5.
对云南省的3个主要城市、7个边境一级口岸和2个缅甸边境城市及1个越南边境城市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贸易开展了实地调查.调查记录到的贸易涉及野生动物物种共46种,从种类多到少排序依次分别是兽类22种,占47.8%;爬行类19种,占41.3%;鸟类3种,占6.5%;两栖类2种,占4.3%.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占物种总数的41.3%;CITES附录物种24种,占总数的52.2%.分析表明:穿山甲(Manis spp.)、亚洲象(Elephas maximus)、虎(Panthera tigris ssp.)和熊(Ursus spp.)制品贸易频次较高,其销售用途主要是药用和收藏,国内外贸易市场上均有出售,且遇见频次在国外较国内市场高.除动物制品外,非法贸易还包括穿山甲、巨蜥(Varanus salvator)和龟鳖等活体,其中穿山甲频次较高.此外,针对非保护物种的贸易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根据本研究的结果,笔者建议针对不同的贸易目的分别采用引导、扶持和制定政策满足合理需求,同时加强执法、市场监管、国际合作和公众教育,从而实现对保护物种非法贸易的严格禁止和非保护物种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4只大熊猫雄性体和2只雌体尿液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分别对2种性别之间、性活跃与不活跃雄体之间、繁殖期与非繁殖期之间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繁殖期雄体尿液中主要包含大约29种挥发性物质,性活跃雄性个体的尿液中保留时间短的成分较性不活跃的多,2只性活跃雄体与1只雌体尿液中挥发性成分除2种成分不同外,其余基本一致;非繁殖期保留时间短的成分较繁殖期明显减少。研究结果表明,雄性个体尿液中挥发性成分的多少可能与个体的性活跃能力有关,雄性个体可能通过尿液传递有关个体的性别、社会地位等信息。  相似文献   
7.
化学通讯在哺乳动物的亲缘选择和性选择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往针对啮齿动物的气味-基因协同变化关系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报道, 并由此定义了名词“亲缘气味”(kinship odor). 然而有关亲缘气味的生产者——动物的遗传关系与气味中化学物质相似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却尚未有过报道.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主要依靠化学通讯维持其社会等级和进行相互交往. 为揭示大熊猫尿液和肛周腺分泌物中化学物质组成及其相对含量与个体间亲缘关系的内在联系, 利用大熊猫谱系表及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技术, 对圈养大熊猫尿液和肛周腺分泌物中化学物质组成及其相对含量、个体间遗传关系相似性进行了系统分析. 在排除尿液和肛周腺分泌物中与年龄和性别有关的化学成分后, 发现个体间的亲缘系数与尿液中化学成分组成的相似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s = 0.851, P < 0.001, n = 15), 而且这种显著性关系表现为对季节、性别和年龄的依赖性, 即气味中的化学物质组成相似性与个体间的亲缘系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的结果仅见于交配季节的成年雄性个体尿液中, 而在非交配季节和其他年龄组(成年雌性、亚成年雌雄等)则不存在这种显著的相关关系. 对于肛周腺分泌物, 无论成年还是亚成年雌、雄个体, 均未发现这种相关关系. 本研究结果表明, 大熊猫极有可能存在亲缘气味, 而且该气味与年龄、性别和季节等多种因素有关. 该研究结果对于借助化学通讯和性选择方面的理论进一步推动野生大熊猫保护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圈养大熊猫刻板行为观察及其激素水平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聚焦动物取样(Focal sampling)和连续记录法(Continuous recording)于2003年3-4月的周六及7月22-29日9:00-16:00对北京动物园3只成年圈养大熊猫的刻板行为进行了观察,同时在各观察时段采集粪便样品,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粪便样品中肾上腺糖皮质激素(Cor)的质量分数w(Cor).结果表明:圈养大熊猫刻板行为发生频次(次·h-1)高峰期在14:00-15:00,刻板行为持续时间较长的高峰分别在9:00-10:00和15:00-16:00,该时段与人工投食的时间相吻合.在昼间刻板行为发生的低峰期(11:00-12:00)和高峰期(15:00-16:00),其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所占比例与w(Cor)并无显著相关关系(r=0.5,0.5,0.5,P>0.05,n=3),但在其他时间段两者极其显著相关(P<0.01).研究结果表明刻板行为的发生是由于环境胁迫所导致的Cor水平上升和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佛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对保护区内简易建筑的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对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行为进行了调查,发现大熊猫冬春季节经常在保护区内一些村民烘烤香菇的土坯房及他们晾晒香菇的棚子附近活动.相对于林下竹林中大熊猫的栖息地,这些地点植被破坏严重,但大熊猫活动痕迹清晰多见,逗留时间反而较长.另外根据粪便的新鲜程度,推测野生大熊猫经常光顾这些土坯房或棚子等简易建筑.排除食物因素的影响,相对温暖、避风的环境可能是导致野生大熊猫频繁光顾这些简易建筑并做长时间停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卧龙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崇安斜鳞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6月10日,在四川省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科学考察时发现蛇类1条,经鉴定为崇安斜鳞蛇(Pseudoxenodon karlschmidti),为四川省爬行动物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