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解释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传统的科学解释模型,赫西、卡特赖特和哈瑞等哲学家提出的模型论是研究科学解释的一个新进路.这个学派认为,关于科学解释,不是用什么规律来推出现象,而从根本上说必须构造出一个模型,即用隐喻或类比方法建立迄今未知事物的模型来理解和解释世界.  相似文献   
2.
研究发现一步法制备CeO2涂层保护层的表面存在裂纹和孔洞,为了提高薄膜的表面质量,采用二步法制备CeO2纳米涂层,用XRD和SEM研究了制备的薄膜,确定制备的参数,试验结果表明,二步法能够得到表面质量高的CeO2薄膜涂层。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是邓小平批示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40周年。一直以来,研究会的工作推动了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发展。目前,"自然辩证法"正处在学科建设的重要时刻。作为我们这一代人,追溯历史,展望未来,了解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来龙去脉无疑是承上启下的责任与担当。非常幸运,我的身边刚好有一位自然辩证法的老前辈———中山大学哲学系的张华夏教授。张教授不仅是伴随我国  相似文献   
4.
论复杂性的基本根源——从系统科学的角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复杂性的一般性特征描述中分析出复杂性的产生根源:系统中多个子系统数目、子系统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系统的进化机制、系统处于混沌的边缘、层级结构、自组织机制、适应性以及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等。同时说明这些因素之间联系非常密切并不是彼此孤立的。  相似文献   
5.
突现是复杂系统的首要特征,理清突现的概念是研究复杂系统科学哲学的首要问题之一。通过亚里士多德等人对整体的描述、邦格与贝斯对突现的表达,将自组织、观察机制及层级的思想纳入突现的概念分析中,提出关于突现的观点与概念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模拟方法是探索复杂适应系统自组织机制、突现特性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最初用来研究自然系统中的复杂适应主体(尤其是同质主体)的行为。在遗传算法的辅助下也可以较为精确地完成对异质主体行为的模拟。在人类社会领域,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加复杂多样,计算机模拟方法面临更大的挑战。斯泰西提出的复杂应答过程理论认为,人类互动是复杂的,仅仅把它描述为适应性就没有充分理解复杂性。人类互动的主要特征是应答而不仅仅是互相配合,互相适应。这两种方法既有相似之处又相互区别,各有特长。  相似文献   
7.
大量的计算机模拟案例表明,英国早期突现主义者所主张的“突现是不可解释的”这个观点是不对的。系统的突现是可以通过模拟推出的,其性质是:(1)它不是分析地或解析地被演绎推出的,而是综合地或基于主体地被模拟推出的;(2)它是一种部分还原的推出,而不是全还原的推出。一种突现性质是能够模拟地被导出的,它至少需要具备下列三个条件:(1)它必须是可模拟的;(2)它必须是可计算的;(3)它必须给出必要的高层次观察函数。  相似文献   
8.
采用一步法制备了CeO2纳米涂层,分析了涂层表面结构。发现一步法制备的涂层保护层表面存在裂纹和孔洞,为了提高薄膜的表面质量,通过改变升温和冷却速度等,企图优化一步法制备条件,但实验结果表明一步法无法得到表面质量高的CeO2薄膜涂层。  相似文献   
9.
在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的长期的反复的哲学争论中,二十世纪初创建的结构实在论(Structur-alrealism)的学说,最近已成为"科学实在论最有辩护力的形式"(〔1〕,p.1),且"近年来重新进入科学哲学的主流"(〔2〕,p.151)。结构实在论被公认的创始人是著名哲学家罗素。他认为客观事物,特别是不可观察的客体的内部性质是不可认识的,但它的结构可以通过同构关系被人们的感性经验和科学模型认识。本文作者对事物的内部性质不可知持一种保留态度,但对他的通过同构关系认识物质世界的结构持一种赞成的态度,并依罗素的主张将这个观点称为同构实在论,从现象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同构关系,同态对应在科学理论的模型中的作用和通过建模认识世界的模型这三个方面为罗素的同构实在论和由此决定的认识论辩护,并将它改进为同态实在论,以便更好地说明模型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0.
齐磊磊  杨黠 《科技信息》2012,(19):220-220
大学物理实验是学生进人大学后系统的接受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开端,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论述了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并总结了目前大多数普通高校大学物理实验考核的方式及弊端,对考核方式的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