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理性行为理论认为,意愿是行为的有效预测变量;但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研究表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为了探究消费者响应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并进而对购买行为的影响,以及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之间的差距,构建了一个包含企业社会责任、购买意愿、购买行为、主动性人格与效能感的研究框架,通过情景化的自我报告问卷调查方法对研究框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 消费者一般会积极响应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其购买意愿部分中介企业社会责任与实际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② 消费者由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企业社会责任可以解释25%的购买意愿,却只能解释20%的购买行为;③ 消费者主动性人格或效能感水平较高时,购买意愿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购买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更强,可以有效减小伦理消费的意向-行为差距。  相似文献   
2.
竞争行动及其互动是动态竞争理论的重要研究分支之一.本研究以中国上市房地产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企业间竞争互动置于更符合竞争实际的多市场接触情境中,同时将行动范畴拓展到非市场领域,探讨多市场接触对企业寻租行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多市场接触与企业寻租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多市场接触程度高过一个临界值时,相互克制效应在非市场领域产生;第二,企业寻租行为与企业绩效之间负相关,企业的寻租行为并不一定会带来企业绩效的提升;第三,企业寻租是多市场接触影响企业绩效的中介机制,当面临多市场竞争压力时,企业希望通过在非市场领域展开寻租行为提升企业绩效;第四,制度环境会削弱多市场接触对企业寻租的作用效用.上述结论表明,当企业面临多市场接触时采取的竞争策略往往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企业间的竞争虽然在市场领域中存在相互克制效应,但背地里却企图通过非市场竞争行动发起进攻,最终导致竞争溢出到非市场领域.本文研究结论有效拓展了现阶段关于多市场竞争的理论研究,对多市场企业更好地把握企业间的竞争互动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讨多市场接触、竞争压力感知与企业集体败德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将多市场接触的研究视角扩展到了竞争主体第三方(如消费者和客户),揭露了多市场竞争中的“阴暗面”。研究结果表明:多市场接触正向影响企业的竞争压力感知,竞争压力感知在多市场接触与企业集体败德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说明企业会通过从事集体败德行为来缓解多市场接触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同时,制度环境削弱了竞争压力感知与集体败德行为之间的正向关系,表明完善的制度环境对企业从事集体败德行为的倾向具有约束作用。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多市场接触领域的相关理论研究,而且为政府部门对企业从事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提供了实证借鉴和理论支持,也为企业决策者在多市场接触环境下的战略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以探讨多点接触、市场进入和企业绩效三者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达到为企业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下如何采取理性有效的竞争战略提出相关建议的目的.通过利用回归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了验证,其结果表明:多点接触与市场进入行为间呈倒U型关系;市场进入行为对多点接触与企业绩效两者间的关系有着遮掩效应.具体表现为多点接触对企业绩效产生的正向直接效应大于其通过市场进入对企业绩效产生的负向间接效应;CEO政治背景对多点接触与市场进入行为间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认为企业主动增加与竞争对手间存在的多点接触程度可以视为一种重要的非市场战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