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玉米不同垅作及群体结构对产量影响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三种垅作形式为主要内容,研究不同垅作的增产机制及相应的群体结构,提高玉米大面积连片种植的单产水平。试验表明大垅和大小垅种植方式具有保持和提高土壤温度、水分、抗旱抗涝的作用,同时适于密植,光能利用率高等老年,吡常规小垅玉米增产14.0%-22.85。适宜密度6-7万株/hm^2。图3,表2。  相似文献   
2.
同一营养面积不同群体结构对玉米形态性状及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大小垄连片种值方式为主要内容,研究不同群体布局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在相同营养面积的条件下,不同群体结构对玉米形态性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一穴单株和双株无明显差异,单、双株比一穴三株增产8.72%。  相似文献   
3.
不同播期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进入多雨季节的哈尔滨地区,分期种植对紫花苜蓿各茬次的生长发育特性和干草产量都会产生影响,表现为早期播种好于晚期。2004~2006年3a干草平均产量7月5日播种比7月25日播种增产286kg/hm2,7月25日播种比8月15日播种增产1 639kg/hm2,7月15日播种比8月15日播种增产1 925kg/hm2。  相似文献   
4.
经1998、1999两年试验,在大豆播后苗前喷施不同除草剂进行封闭灭草,除草最好的组合是乙草胺 宝收,乙草胺 豆磺隆,两个处理防效分别达到83.7%和55.4%。另外,在抑制杂草发生的同时各处理对大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在1.6%~11.3%。表3,参3。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期种植对特种玉米生长发育及青嫩鲜穗产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晚播种比早播种生育进程加快,青嫩鲜穗产量降低;覆膜种植比同期露天种植生育进程加快,青嫩鲜穗产量增加。试验中6个品种表现一致,分3期播种,每期间隔16d,从播种到乳熟采收全程天数,第2期比第1期缩短3d~5d,第3期比第2期缩短4d~6d;青嫩鲜穗产量第2期比第1期降低1 1%~18 5%、第3期比第2期降低0 2%~22 1%。覆膜种植比同期露天种植生育期提早4d~6d,产量提高1 5%~11 4%。表3,参4。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参试的15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生态抗寒、生物学特性、生产性能及干草产量、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出适合哈尔滨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有:龙牧801、敖汉、飞马、皇冠、CuA122、CuA431、胖多.但是由于该地区寒冷的气候造成保苗率下降,严重影响干草产量,特别是国外引进的品种干草减产更为明显.所以在该地区种植这些品种,周期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年,以保证较高的产量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表5,参4.  相似文献   
7.
大豆宽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宽行密植栽培技术的设计兼有大豆现行垄作和平作人优点,即能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增加株数,又便于中耕管理。做到良种良法结合,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8.
特种(甜、糯)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把不同熟期的品种组装起来进行增温和分期种植,有利于显示品种的各自优势,加快早熟品种生育进程、提早青嫩鲜穗采收时间;提高晚熟品种的光、水、热等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生物产量。特别是品种南种北移,既能提高青嫩鲜穗产量,也不影响鲜产品质量。实现南种科学北引和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是提高特种玉米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表5,参6。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