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线性控制系统可逆性改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多轨线思想,提出了系统可逆性改善问题,给出了系统可逆性可改善的充要条件,并用实例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对竞争系统两种群捕获的生物经济平衡问题 ,应用最优控制理论讨论了最优捕获策略 ,得出了贴现率能够影响捕获种群的利润水平。  相似文献   
3.
与通常的聚类方法相比,客观聚类分析方法能自动、客观地确定聚类个数并找到最优聚类方案.通过算法步骤的剖析和算例分析,对客观聚类分析方法的核心构件,即一致性准则的不足进行了评价.利用偶极子给出了新的一致性准则,提出了数据分组处理(GMDH)聚类分析方法.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比较两方面论证了新的一致性准则的优越性,指出了GMDH聚类分析方法是客观聚类分析方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AC聚类方法与层次聚类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AC聚类算法原理,并通过比较AC聚类算法和层次聚类方法在算法假设、算法过程方面的差别,显示了AC聚类算法在复杂系统聚类方面的优越性,指出AC聚类算法是研究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DEA解决资源分配问题时,集中决策单元下属的子决策单元间必须具备同质性,但在许多情况下,子决策单元不满足这个条件。为解决此类问题,提出非同质决策单元间的资源分配模型。模型首先引入多个集中决策单元,并根据子决策单元的非同质性进行分类;为每一类子决策单元分别刻画其生产可能集和改变可能集,在此基础上,考虑资源约束,寻找最佳资源分配方案。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说明模型的管理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客观系统分析的解释结构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解释结构模型(ISM)进行系统分析的关键是准确确定系统要素的邻接矩阵。基于OSA的ISM模型是利用自组织的客观系统分析(OSA)方法在训练集上产生复杂度逐渐增加的模型,用检验集筛选模型,系统外准则值的最小值对应着最优方程组。最优方程组以定量的方式给出系统变量间的连接方法和连接强度。根据OSA最优方程组中变量之间的系数是否为0或通过设定阈值可以客观地确定邻接矩阵。在此基础上建立的ISM模型从整体角度准确地揭示了系统要素的结构,是实现系统知识提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自组织数据挖掘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着重分析了自组织数据挖掘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系统的先验知识的利用 ,算法过程以及推广能力方面的差别 ,显示了自组织数据挖掘方法具有能同时利用关于系统的先验知识和来自观察数据样本的信息的良好性能 ,并指出 ,这应当成为研究复杂系统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首先提出技术能力、创新战略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路径,然后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获取237份样本数据对各种影响路径进行验证,分别使用完全中介模型、部分中介模型和直接效应模型检验假设的合理性,结果发现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战略对创新绩效都有显著影响,但技术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有一部分是通过创新战略来实现的,企业应当使用与自身资源禀赋相匹配的创新战略形式,才能将内部技术能力的优势转化为创新绩效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偶映射定理     
受奇映射定理的启发,本文证明了连续偶映射的Brouwer度为偶数,即偶映射定理.(H)设D(?)R~n是有界对称含0的开集,f:D→R~n是连续偶映射(f(x)=f(-X),(?)X∈D)使O(?)f((?)D)有如下主要结果:1~0如假设(H)满足,则deg(f,D,0)是偶数.2~0如假设(H)满足,R~n的维数n为奇数且f(x)+(λ-1)x≠0,(?)x∈D和λ>1,则f在(?)D上必有零点.3~0如假设(H)满足但R~n的维数n为奇数,则存在y∈(?)D和λ>0(或λ<0)使f(y)=λy.我们进一步按上述内容对全偶连续映时进行了讨论.映射f:D→R~n是全偶的,只要f((-1)~(a1)x_1,…(-1)~(an)x_n)=f(x_1,…x_n),(?)(a_1,…a_n)∈δ_n(0,1),这里δ_n(0,1)={(a_1,…,a_n)|a_i=0或1,(?)i∈{1,2,…,n}}.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创新能力在创新型企业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认为创新型企业的最根本特征在于依赖于创新能力而不是其它的资源或能力获得竞争性优势,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企业的本质及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评价某一特定企业是不是创新型企业或者在多大程度上是创新型企业的时候,必须将创新能力的评价置于核心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和因子分析方法,给出了基于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评价的标准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