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8篇
综合类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动态小波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动态系统辨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一种隐层由小波基组成的神经网络被用来实现非线性系统的输入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为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在网络中引入了自回归连接结构.本文给出了详细的用小波神经网络进行系统辨识的算法和步骤.本文提出了一种FC+GD算法以提高训练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最后,将所提出的方法用于CSTR模型的辨识,并与RBF和MLP网络相比较.  相似文献   
2.
压电陶瓷回环特性的RBF神经网络建模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压电陶瓷的输入输出特性表现为非线性多值对应关系,直接采用只能逼近任意单值对应函数的前馈神经网络是无法描述压电陶瓷回环特性的,该文提出在二维输入输出空间中增加时间轴,构成三维空间,使压电陶瓷的输入输出特性变为单值对应关系。采用多输入单输出的RBF神经网络实现对迟滞回环特性的描述,其仿真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是有效的,并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经典Preisach模型存在的不能反映迟滞依赖于输入变化率的动态特性且其权重函数难以确定的缺点,给出了Preisach模型中积分项的一种实现形式,动态Preisach算子,其参数是榆入变化率的函数,该Preisach算子反映了迟滞依赖输入变化率而体现的动态特性的基本特征.通过引入动态Preisach算子,将存在于迟滞非线性中的多值映射转化为连续的一一映射,从而将神经网络等智能辨识工具应用到迟滞非线性的建模中.该方法简化了迟滞非线性的建模过程,结构简单,且能实现在线更新,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得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pH中和过程具有强非线性、时变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pH中和过程模型辨识方法.该方法采用结构风险最小化准则,保证网络具有较强的推广特性,通过求解凸二次规划确保网络结构全局最优化自动生成.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辨识pH中和过程辨识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模型辨识精度高,泛化性能好,模型有效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迟滞非线性模型.将一定数量不同死区宽度的backlash模型并行相加,作为一个动态系统以仿真执行器中的迟滞特性.利用该模型,采用伪控制方法设计了一套具有未知迟滞特性非线性系统的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方案,通过自适应算法来调整干扰项的上限.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进行了严格证明,仿真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马连伟  谭永红  邹涛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20):5635-5637,5641
神经网络应用于非线性建模具有很多优点,但对迟滞这类多值映射非线性无能为力.一个新的基于神经网络的迟滞建模方法--拓展空间法被提出.通过坐标变换建立基本迟滞算子,将基本迟滞算子的输出与迟滞输入同时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使神经网络的输入空间由一维上升为二维,从而使输入与输出之间形成一对一映射关系.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拓展空间法神经网络能够对多值映射非线性进行建模.  相似文献   
7.
从系统的角度探讨手太阴肺经上少商-孔最一迟泽-天府穴特定段经络在外加电刺激时信道动态能量传输的特性.利用小波包分解技术对所测量的经络和非经络信号进行分解,然后计算各频带能量,以提取经络信道的动态特征.然后利用神经网络对经络与非经络特征进行模式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区分经络上穴位与非穴位点所表现出能量传输特性的差别,可以用于信息能量鉴别方法确定经络上穴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对大鼠脊髓注射不同质量分数罗哌卡因后大鼠脊髓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探讨罗哌卡因神经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脊髓内未注射任何药物),对照组(B组,脊髓内注射质量分数0.9%生理盐水4μL),质量分数0.5...  相似文献   
9.
针对迟滞的非光滑、多值映射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反映迟滞主要特征的迟滞算子的构造方法,并将迟滞算子引入扩展输入空间,实现了将迟滞的多值映射转换为一一映射,建立了关于迟滞的神经网络模型.避免了对非光滑的迟滞求梯度,获得了简单的模型结构和较高的建模精度.  相似文献   
10.
EMD共振解调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人为加工的滚动轴承点蚀故障数据难以模拟真实疲劳失效过程的问题,提出将滚动轴承强化寿命试验的轴承疲劳失效过程数据作为故障诊断数据,结合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Mode Decomposition,EMD)与共振解调技术对真实疲劳失效的滚动轴承进行故障诊断.依托经验模态分解的自适应性,有效的将携带故障信息的高频调制信号从原信号中分离出来,实现了信号的带通滤波;利用H ilbert变换进行解调分析得到包含故障特征信息的低频包络信号,经过频谱分析后实现对疲劳失效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和故障辨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诊断真实情况的滚动轴承疲劳失效故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