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202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复杂系统意义下的中医药学及其案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李梢  王永炎  季梁  李衍达 《系统仿真学报》2002,14(11):1429-1431,1442
中国整体观、辨证论治体系所具有的系统大规模,开放于环境以及重视相互作用等特点,以及整体、活体、动态的观察方式是其复杂性的来源;通过对寒、热方剂作用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1607例风湿病疼痛的节律性变化调查,中药方剂的最优配比等案例研究及分析,综合发现多种非特异性指标的特定组合,节律变动形式是寒热方剂,证候的系统特征之一,同时发现中药的总体效应不能用每一成分单独作用的线性叠加来表示,中药对复杂性疾病可发挥“多因微效”的综合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控制论的中医学四时五脏系统稳态性能仿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庄永龙  李梢  李衍达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7):922-924,930
为深入研究机体的稳态机制,本文以中医学四时五脏功能系统为对象,对生理态附近的五脏相互作用进行了线性近似,对生理态下五脏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外部随机扰动、以及环境中四时因素对五脏的影响在Matlab下进行了仿真。结果发现依据五脏促进、制约的相互作用,机体在生理状态的一定条件下能够形成较大幅度的稳态机制,并且能够实现五脏功能随时间变化的性质,从而提示了机体五脏功能系统及四时五脏相互作用的控制论机理。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生物学基础不清、方剂作用机制不明、缺乏符合中医药整体特点的研究方法学体系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面临的关键瓶颈.随着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以生物网络为切入点开展中医药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学等前沿科学技术的交叉研究,成为探索中医药科学原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基于生物网络的“网络靶标”理论有望突破宏微观内在关联解析的鸿沟,实现还原论和整体论的有机融合,架起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研究桥梁,成为探索中医药学原理的突破口之一.“寒、热”等中医药核心诊疗概念、治未病等中医特色理论的科学内涵阐明是解读中医药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李梢课题组的研究,综述了基于生物网络的中医药研究理论与技术方法,及其应用于“寒、热”“治未病”等中医特色理论的病证结合科学原理探索所取得的进展,以期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解读中医药学原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