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构建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锦州市十个工业企业的上年截面数据为样本,建立了企业经营能力、效益能力和成长能力数学模型,并计算出相应的因子得分。通过再次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三类指标进行整合,创建了企业竞争力综合因子得分模型,进而计算出每个企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及其相对得分。这样,实现了企业竞争力强弱程度的总体评价和捧序,为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择灰色预测系统的最佳解释变量,并使其代表原始数据的绝大部分信息,将主成份分析方法与灰色系统理论进行有机地结合,形成一种组合预测方法。主成份的作用就在于对原始数据寻求基本结构、简化观测系统,并用一个有代表性的变量子集来解释整个问题,使GM(1,h)模型反映出影响某个经济现象的关键因素,更加有效地揭示了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变化规律,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企业产出增长方式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子民 《系统工程》1999,17(4):33-36
根据闻同规模与生产要素投入量度及其利用效率的关系。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企业进行了集约与粗放增长的分类,这将为评价企业产出增长方式和设计经营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企业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的特点,提出了评价其经济效果的一种新指标——全要素生产效率,它等于产出量与投入生产的总要素量之比。这为测定企业生产要素的综合利用效果,特别是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变量贡献率在提高企业效益能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科学性与合理性、客观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建了企业效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表征企业效益能力的因子得分模型。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变量贡献率指标及其数学模型,得到提升企业效益能力的显著方法是提高企业总资产效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权益报酬率,为找出影响企业效益能力的关键因素和提升企业效益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产函数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生产函数的基本原理,以全部资本价值和工业生产职工数作为投入要素,建立了工业总产值的生产函数模型,通过计算全要素生产效率,最终实现了集约因素经济效益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企业集约经济效益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寻找影响企业集约经济效益的因素入手,建立了集约因素贡献率及其经济效益的数学模型,进而实现了集约经营效果的度量  相似文献   
8.
根据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按煤矿企业现有统计指标建立了测定集约化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计算主因子综合得分和集约化指数,实现了煤矿集约化水平的测定,从而为综合评价企业改进生产资源质量及提高其利用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灰色模型GM(1,n)的变量选择及拟合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灰色关联度,探讨了GM(1, n )拟合度与变量选择的关系.应用实例,说明了变量选择在灰色建模过程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