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科学哲学研究的热点。斯马特、普特南等人提出奇迹论证为科学理论成功与真理的关系辩护,劳丹等人基于科学史案例提出悲观归纳论证加以反驳。围绕科学理论所设定的实体以及理论是否趋真等问题两个阵营争论不断,美国学者P.凯尔·斯坦福在悲观归纳论证基础上,提出科学史的新归纳以及未被设想的替代者问题等新的论证,质疑科学实在论。悲观归纳和新归纳虽同为归纳,但侧重点不同。斯坦福的未被设想的替代者问题颇具深意。  相似文献   
2.
迪昂-奎因论题与整体论密切相关.莫里涅斯提出一种整体论图式,认为库恩-斯太格缪勒的整体论最为可行,他甚至否认迪昂-奎因论题的存在.库恩对以迪昂-奎因论题表达的整体论持否定态度,认为只是逻辑经验主义的副产品.实际上,库恩早期思想中以格式塔转换、世界改变等来论证科学革命和范式的不可通约,具有全面整体论色彩.后期的库恩提出分类学范畴或词汇系统(lexicon)[注释1]、局部不可通约和不可翻译,词汇系统中的关键词项相互定义,难以用相继理论的词汇系统翻译,形成一种局部整体论.从整体论角度,我们可以把库恩的思想发展脉络归结为从全面整体论到局部整体论.  相似文献   
3.
lexicon(词汇系统①)是库恩晚年思想中最重要的概念,也是范式的替代物.库恩从语言层面讨论分类学范畴和词汇系统,不再从知觉、方法论和本体论讨论不可通约性,将不可通约发展为词汇系统间的不可翻译性.库恩所阐释的词汇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本体论特质,与其世界观念密切相关.从范式到词汇系统的演变表明库恩的思想发生变化,然究其实质其实一以贯之.库恩自称“具有可变范畴的康德主义者”有其失误之处.  相似文献   
4.
词汇系统、真理和不可通约性--库恩的"结构之后的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可通约性是库恩科学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论题,同时也招致相当多的误解和责难。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之后就一直致力于该论题的阐明和澄清。从视觉格式塔和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意艾变化,到局部不可通约性。再到词汇系统或者分类学范畴,库恩联系知识进化与生物进化的共时性类比等问题,对于不可通约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对真理符合论的批评,提出一种新的真理现。“结构之后的路”实际上就是库恩努力澄清不可通约性论题之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