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目的为了节约测控资源。方法采用天地基测量的卫星星座联合轨道确定,同时阐述了基于星间光学测量的多星精密轨道确定的关键技术,给出了星间光学测量模型及对应的偏导数计算公式,分析了多星联合定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的解决方案。结果实现了真正的多星同步轨道积分。结论对天基监测的非合作目标卫星轨道确定进行了计算分析,为天地基一体化联合多星定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动态解耦和变结构鲁棒补偿的导弹再入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弹在大攻角再入飞行过程中,偏航通道和滚动通道存在着的气动交连耦合.采用动态解耦控制的方法,针对动态解耦对参数不确定性敏感这一缺点,提出了采用变结构鲁棒补偿控制的方法,使由于外来干扰和参数不确定性给解耦后的系统带来的残余耦合量衰减到一个适当的水平ρ,并获得一个H∞跟踪性能指标.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系统对解耦后残余耦合进行了有效的衰减,并使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用流量电液伺服阀实现液压脉冲试验的新方法,并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说明其可行性。新方法具有脉冲频率高、脉冲波形变换易、试验时噪音低等突出优点,它为减少脉冲耐压寿命试验的时间和耗资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变质心控制导弹的稳定性分析与鲁棒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根轨迹法对变质心控制旋转导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给出了变质心控制导弹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针对弹体参数大范围剧烈变化的特点,根据H∞控制理论,设计了H∞状态反馈鲁棒控制器.大大成小了弹体自身参数变化对制导系统性能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了弹体的抗干扰性能。  相似文献   
5.
从一类更广义的非线性混沌系统出发,以Lorenz系统为例研究了混沌系统的控制问题。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律,用该控制律,即使系统存在输入饱和及外部扰动,也可以将混沌系统的状态渐近稳定到任意指定平衡点。数字仿真表明,其控制效果极好。  相似文献   
6.
神经元的集聚原理与智能子波神经网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神经元机能空间分布结构和状态转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神经元的集聚原理,并通过构造一种基于广义子波基函数的神经元积聚模型,讨论了由此实现的智能子波神经网络所具有的广义结构可调和广义信息记忆等智能化特性。最后,通过两个仿真实验验证了新网络模型在有关实际问题解决上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7.
测定分子筛的结晶度有多种方法,而以无定形强度卡法测得的值为准确。因它可不用标样而客观地将结晶峰与无定形峰分开,而结晶峰的测量是采用多个峰的加和。本文是运用无定形强度卡法对A型分子筛的结晶度的研究。 1 原理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具有大离轴角及越肩发射能力的敏捷导弹初始段敏捷转弯的控制方法,用反作用喷气控制系统来提供大角度敏捷转弯时大攻角飞行的控制力矩。首先利用时标分离的思想将导弹姿态控制系统的运动学部分和动力学部分分别视为慢变子系统和快变子系统,然后应用动态逆和变结构控制相结合来设计各子系统的控制律;最后,在考虑了导弹各个环节非理想因素的情况下,对导弹进行全耦合状态下三通道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消除敏捷导弹大角度姿态机动时的结构参数变化以及各种外部干扰的影响,可以很好地控制导弹的大迎角机动飞行,鲁棒性强,简单易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制导精度仿真和杀伤概率仿真是武器系统效能仿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仿真系统设计和仿真试验中一般分别进行.通过对两者仿真模型有机结合,实现了制导精度与杀伤概率的一体化仿真,给出了仿真流程,并对一体化设计结果的可信度进行了初步研究,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制导精度与杀伤概率一体化仿真不但实现了导弹拦截目标的全过程仿真,而且节约了设计开发资源,为实现作战效能评估和攻防对抗等大型仿真系统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微电子封装领域各类胶体的精确微量分配,设计了基于菱形放大机构放大压电致动器位移的微喷系统,利用集总参数法建立了该系统的等效电器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和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分析了系统参数对胶滴体积和脱离效果的影响.实验和仿真表明:撞针位移在0.3~0.5 mm时为有利于喷射胶滴的范围内;针对3 Pa·s黏度的胶体,当驱动气压在0.15~0.32 MPa时,喷射体积与驱动气压成正相关趋势;随着黏度的增大,相同条件下可获取的胶滴体积不断减小,需要的驱动力不断增大;对于特定黏度的胶体,在合适气压范围内,调控分配频率可实现对微喷体积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