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1.
针对细菌觅食算法中群体感应能力较弱和算法的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引力机制的细菌觅食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引力搜索算法中的引力机制来为每个细菌提供寻优的方向;采用细菌觅食算法原有的游动操作来实现局部寻优策略,并在游动之后增加局部维度更新,使得细菌在趋化操作中搜索范围更广;在细菌觅食算法的迁徙操作中引入双高斯函数来重新初始化细菌的位置,从而更好得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极值,提高算法的寻优能力。通过实验证明改进后的细菌觅食算法比基本细菌觅食算法拥有更好的寻优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出现颅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建议.方法:以深圳市人民医院连续纳入的45例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根据术后复查头颅CT或MRI结果将患者分为颅内出血(HT)组和无HT组,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颅内HT的危险因素.结果:45例纳入患者颅内HT转化14例(31.11%),HT组患者房颤比例、ORT、术前NIHSS评分、取栓部位为前循环比例、术后收缩压水平均明显高于非HT组,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分别为0.026、0.012、0.041、0.020、0.03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房颤、ORT、术前NIHSS评分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颅内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房颤病史、ORT时间延长、术前较高的NIHSS评分会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颅内HT的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