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1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7篇
系统科学   77篇
丛书文集   88篇
教育与普及   4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23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We distinguish two orientations in Weyl's analysis of the fundamental role played by the notion of symmetry in physics, namely an orientation inspired by Klein's Erlangen program and a phenomenological-transcendental orientation. By privileging the former to the detriment of the latter, we sketch a group(oid)-theoretical program—that we call the Klein-Weyl program—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both gauge theories and quantum mechanics in a single conceptual framework. This program is based on Weyl's notion of a “structure-endowed entity” equipped with a “group of automorphisms”. First, we analyze what Weyl calls the “problem of relativity” in the frameworks provided by special relativity, general relativity, and Yang-Mills theories. We argue that both general relativity and Yang-Mills theories can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a localization of Klein's Erlangen program: while the latter describes the group-theoretical automorphisms of a single structure (such as homogenous geometries), local gauge symmetri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gauge fields (Ehresmann connections) can be naturally understood in terms of the groupoid-theoretical isomorphisms in a family of identical structures. Second, we argue that quantum mechanics can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a linearization of Klein's Erlangen program. This stance leads us to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fact that quantum numbers are “indices characterizing representations of groups” ((Weyl, 1931a), p.xxi) in terms of a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ontological categories of identity and determinateness.  相似文献   
2.
投资学课程的时代背景及中国投资学教材的特点决定了投资学课程教学方式的特殊性.构建了一种基于概率测度的因素挖掘法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将课程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转化为授课时间分配比例,并与学生素质的量化分布一致.投资学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表明,基于因素挖掘法的课程教学设计效果较传统教学模式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线性双层规划的全局最优解可在其约束域的极点上达到这一性质,通过对问题可行解集合的结构进行探讨,引进一种割平面技术,提出了一个求解线性双层规划的全局收敛算法,并通过一个算例说明了算法的求解过程.  相似文献   
4.
文章探讨了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分析了CDIO的概念及其思想,CDIO思想在程序课程中的应用能够改善课程现在所存在的缺点,促进学生对程序设计课程的掌握。  相似文献   
5.
针对小车运行功能单一、遥控、语音控制等考虑较少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多功能遥控智能平板小车。系统电路设计包括单片机STC89C52最小系统、电机驱动电路、激光调制收发电路、遥控器、语音录放电路、矩阵键盘等电路。系统软件设计包括系统主程序和各部分子程序。实验结果表明,遥控小车能按多种方案走动并能避让障碍物,随语音提示可实现多种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大规模多物理场间接耦合分析时,求解和后处理流程复杂,批处理命令流编写十分困难。针对这一情况,使用APDL和联合二次开发应用程序可以高效地扩充ANSYS批处理功能。文中提出一种APDL语言和联合开发方法,并设计开发一套大规模多物理场间接耦合批处理程序,用以提高ANSYS批量计算、结果提取和统计的效率,将APDL语言脚本"胶着"特性与强类型语言规范性融合,充分利用APDL二次开发工具和的MFC平台开发程序,更加灵活地控制ANSYS分析流程、数据提取和数据管理,从而提高大规模多物理场间接耦合分析效率。通过300t钢水罐罐壁热-应力间接耦合分析实例验证了所开发的批处理程序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内部责任体系运行机制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未来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改进的方向、方式、方法。研究运用文献综述和对比分析方法,对加拿大企业内部责任体系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内在逻辑及理论基础进行剖析,并就加拿大内部责任体系对我国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借鉴意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政策、企业和员工组成的三方机制下,内部责任体系注重企业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事故源头预防,注重尽职尽责原则下的持续改进。加拿大内部责任体系对我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借鉴意义在于,推进企业自主管理深入发展,并在此过程中从立法、简政放权、高效执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规范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等方面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尽管并行软件测试已经得到软件工程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如何高效生成覆盖并行软件多条路径的测试数据,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研究消息传递并行程序多路径覆盖测试数据生成问题,并提出基于分组的测试数据进化生成方法。首先根据并行程序包含的进程数、可用的计算资源以及路径相似度,将目标路径分成若干组,并基于每组目标路径,建立多路径覆盖测试数据生成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采用多种群并行遗传算法求解上述模型,使得一次运行遗传算法,生成覆盖所有目标路径的测试数据。性能分析表明,所提出的目标路径分组方法不但能够保证不同组包含的目标路径相差很少,而且同一组的目标路径之间具有很大的相似度。将所提方法应用于4个基准程序的测试中,并与已有方法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路径覆盖率的前提下,可大大缩减个体评价次数和耗时。  相似文献   
9.
基于无容量约束且固定费用的设施选址模型,综合考虑系统运作成本及其可靠性,提出了考虑失效概率及对客户多层级重指派的非线性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用优化的拉格朗日松弛算法对线性处理后的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拉格朗日松弛算法适用于中等规模的选址问题;相对于客户的多层级重指派,其设施失效概率对网络选址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从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到敢为人先的原道传统,湖湘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湖南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五四时期,湖湘文化就曾与湖南本地报刊媒体有着紧密的互动,使得一大批湖湘青年毅然投入到爱国救亡的历史大潮当中,而他们的奔走呼号更是为湖湘文化丰富了新的内涵。在当今新媒体繁荣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如何从五四时期湖湘文化与新闻媒体的互动关系中借鉴经验,如何以更加丰富的湖湘文化精神来提升节目品位,是研究湖湘文化与本地新闻节目互动关系的重要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