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0篇
  免费   459篇
  国内免费   356篇
系统科学   386篇
丛书文集   128篇
教育与普及   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53篇
综合类   6353篇
自然研究   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459篇
  2010年   303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485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风机扩展基础分层事故现场结构检测的基础上,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分析了分层基础在极端荷载工况下的受力和变形状态.结果表明:上层混凝土在基础环底法兰下方拱起形成空腔;空腔区内竖向钢筋产生拉应力,且有应力集中现象;分层面插筋在水平剪力的作用下产生弯折变形,变形程度和水平方向应力值由内圈向外圈递减;上下层混凝土之间发生了相对滑移.依据有限元计算结果,提出了新的加固补强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事故的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客观准确了解沥青路面的实际使用性能,以便及时进行沥青路面管理与维修养护,依据检测数据对沥青路面进行了使用性能评价研究,即将主成分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主成分-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模型,并进行了评价案例分析。本研究以荣乌高速保定段2016~2019年的路面定检数据为基础,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性能指标归类和预处理后的检测数据进行主成分提取,建立判断矩阵,再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系数,得到上下行路面的使用性能评价模型。选用荣乌高速检测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并与现行《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评价结果相比较,评价等级高于《标准》的路段样本比例约为0.34%,低于《标准》的比例约为6.83%。本研究的评价结果更能够反映路面的实际衰变特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废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问题,满足排水路面结构需要,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排水性聚氨酯稳定再生碎石材料(简称PPSRA)。通过肯塔堡飞散试验、析漏试验、马歇尔试验与透水性试验,对PPSRA的胶石比范围,PPSRA的稳定度随胶石比、胶水组份比和孔隙率的变化规律以及透水性随孔隙率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PSRA的胶石比范围为3%-5%,最佳胶石比为4%,最佳组份比为1:2.5,PPSRA的稳定度随着混合料孔隙率的增加而降低,渗透系数与孔隙率成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Studying animal space use patterns can help increase our understating of ec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competition and community dynamics. To quantify space and habitat use in an isolated and patchy cloud forest community in Mexico, we evaluate the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home range and habitat selection of two arboreal rodents: Habromys schmidlyi and Reithrodontomys microdon. Using live-traps at ground level and different forest strata, we radio-equipped nine individuals of H. schmidlyi and seven of R. microdon, and evaluated fine-scale space use and broad-scale habitat selection between cloud forest and oak forest. We found an average home range of 0.24 ha for R. microdon males and 0.72 ha for females, with a preference for higher canopy in the cloud forest. For H. schmidlyi the home range was 0.83 ha for males and 0.29 ha for females, with a preference for the understory level in the cloud forest. Home range is three-dimensional for these rodents, so we estimate that on average, individuals of both species used eight trees in the time they were tracked. We characterised the vegetation at the trap sites, and used recursive partitioning to relate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plants with the probability of finding these two species and Peromyscus aztecus, a third rodent species also present in the area and considered in our analysis of habitat use. The highest probability of finding R. microdon (96%) was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Brachythecium occidentale and Renauldia mexicana, while H. schmidlyi (95%) was found in close proximity to Fabronia ciliaris and Everniastrum. We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arboreal trapping in biodiversity assessments, and the role of arboreal rodents in maintaining tropical forest ecosystems. We suggest that these rodent species could avoid or reduce competition by using the vertical strata differentially, and that H. schmidlyi and R. microdon can be biological indicators for cloud forest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5.
 近50年来,我国风云气象卫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迄今为止已成功发射19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现有8颗在轨运行,形成极轨、静止2个系列化、业务化的综合观测网。伴随着卫星所搭载仪器载荷的升级和观测能力的提升,风云气象卫星在天气监测方法和技术也实现了稳步发展。回顾了风云气象卫星和卫星气象学的发展,综述了气象卫星在天气应用方面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更新换代的变化在天气应用中的进展。围绕未来需求和风云卫星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展望了卫星天气应用的前景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风荷载作用下输电塔-基础-地基耦合效应(SSI效应)对输电塔风致响应的影响,以一座特高压输电塔-基础-地基体系为例,按照离散刚度法设计其气弹模型,采用一个刚性质量块来模拟基础,U型弹簧和阻尼器来模拟地基,对气弹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并研究地基阻尼和刚度对输电塔结构风致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1)考虑SSI效应后,模型的振动衰减要慢于刚性地基模型;同时,随着地基刚度的减小,模型的综合刚度减少且自振周期增大;2)地基刚度的减小会使上部结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逐渐增大,对塔脚反力基本没有影响;随着地基阻尼的增大,塔身加速度逐渐减小,但位移和塔脚反力几乎保持不变。因此,在进行输电塔结构设计时应考虑SSI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白蕉鲈鱼鱼骨架为研究对象,分析湿法超微粉碎程度对白蕉鲈鱼鱼骨架浆理化性质、内含成分、微观结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实验采用pH计、紫外分光光度计、色度仪、质构仪、激光粒径分析仪分析鱼骨架浆的基本理化性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显示:经过湿法超微粉碎之后,大于100目的样品粒径主要分布在50~100μm,而小于等于100目的样品主要分布在100~300μm。随着粉碎程度的增加,鱼骨架浆的pH值、紫外吸光度、白度、堆密度逐步增加,凝胶强度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粉碎程度从20目增大到180目以上,钙溶出量从151.23mg/kg增长到270.06mg/kg,胶原蛋白的含量由0.01%增长到0.04%,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从181.07ng/μL增长到462.70ng/μL,盐溶性蛋白含量从6.95mg/g增长到16.12mg/g,水溶性蛋白含量从2.15mg/g增长到7.13mg/g。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大于100目的样品颗粒较为平整均一,而小于等于100目的样品可以明显看到鱼刺。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综合感官评价认为,100目以上的鱼骨架浆可作为鱼粉、鱼丸等产品配料,而100目及以下的鱼骨架浆只适合添加到汤料包、酱料等原料颗粒大的产品之中。  相似文献   
8.
张苛  罗要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6):15081-15087
为更好地认识盐蚀环境下沥青路面的性能损伤机理,在实验室内模拟除冰盐、融雪剂形成的盐蚀环境对沥青结合料的侵蚀作用。采用沥青四组分试验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试验评价沥青的化学组分及表面微纳观形貌特性。开展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粘度试验,探讨盐蚀环境下沥青结合料的性能演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氯盐溶液中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处理后,沥青中的饱和分和芳香分含量减少,沥青质和胶质含量增加。沥青结合料表面粗糙度和蜂形结构面积百分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盐蚀环境下,沥青结合料的针入度和延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软化点和粘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沥青结合料性能劣化的主要原因是在盐蚀环境中沥青的化学组分发生改变,出现一定程度的“盐老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是测控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然而其理论性强,公式多而复杂,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通过教学实验软件的开发,将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通过具体的数据处理实验展示出来,为该课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辅助教学工具,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在程序设计过程中,通过VB与Matlab混合编程技术,有效实现了数据处理的常用算法,充分发挥了这两种编程语言的各自优势,提高了软件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风电场通过现场测试分析研究风力机性能由于受到现场环境的限制,能够获得的研究数据有限,室内模拟实验平台能够有效弥补研究不足.为此提出了一种海、陆两用风力发电实验平台方案.该实验平台由来风装置、风轮、发电机、两段式塔架、漂浮台、波浪产生装置、传感检测和数据采集系统等构成.在实验平台整体方案基础上,进行了结构参数设计,建立了漂浮台受力分析模型并获得了合理的结构参数,以Lab VIEW为开发环境设计了上位机运行状态监控系统.最后,基于构建的实验平台,开展了部分风力机动态特性研究工作,对比分析了模拟陆地风力机和海上漂浮式风力机时塔架振动特性,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风力机动态特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