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9篇 |
免费 | 56篇 |
国内免费 | 37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22篇 |
教育与普及 | 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篇 |
现状及发展 | 6篇 |
综合类 | 67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0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o-SnO2 composite nanofibers were synthesized by an electrospinning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Gas sensors were fabricated by spinning these nanofibers onto flat ceramic substrates, which had signal electrodes and heaters on their top and bottom surface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sensors loaded with pure SnO2 nanofibers, the Co-SnO2 nanofiber sensors exhibited improved acetone sensing properties with high selectivity and rapid response and recovery times. The response was 33 when the sensors were exposed to 100 μL/L acetone at 330°C,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e with 100 μL/L of ethanol was only 6. The response and recovery times to acetone were about 5 and 8 s,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Co-SnO2 composite nanofibers are good candidates for fabrication of high performance acetone sensors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不同配比电子型Nd-Ce-CU-O和空穴型Y-Ba-Cu-O系列样品的CO氧化活性、晶体结构、程序升温氧脱附和导电性的特征.结果表明:超导体YBa2Cu1.5O7-x和半导体Ce2CuOx具有良好CO氧化转化率.后者在120℃时,CO达到完全转化.XRD证明它为2CeO2和CuO混合晶相.由于导电和催化反应机制完全不同,活性高低和样品导电性能间没有发现直接关联.讨论了含Ce、Cu样品的活性中心,认为CeO2为吸附氧和供氧中心,而Cun+为CO活化和氧化反应中心,而前者可能为控制步骤.两者紧密协同,使Cu2+的氧化还原循环更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3.
将过渡金属氧化物(V2O3、V2O5)分别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丙烯(PP)复合制备热敏电阻材料,其室温电阻率最低可达0.4Ω·cm,PTC效应(ρmax/ρ25℃)高达1010数量级。本文研究了导电微粒、聚合物的种类、数量对室温电阻率和PTC效应的影响规律,并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用电子隧道效应理论解释了材料的PTC效应。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4种复合氧化物(PbO-Bi2O。-B2O3,MnO-Bi2O3,Na2O-SiO2和LiNbO3)为扩散剂对半导化的SrTiO3基陶瓷显微结构、压敏和介电特性的影响.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晶界势垒模型. 相似文献
5.
油气输导体系研究是成藏动力学研究核心内容之一。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分析等资料,探讨了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乌尔禾组含油气系统输导体系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存在两种油气输导体系:侏罗纪末期-早白垩纪晚期远源长距离势控侧向输导体系和第三纪末期近源超压砂体~裂缝(小断层)网络状输导体系,该地区油气分布受输导体系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以堇青石蜂窝陶瓷为载体、Mn(NO3)2和Zn(NO3)2为原料,采用过量浸渍法制备负载型Mn-Zn-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考察Mn与Zn摩尔比、负载量及焙烧温度对甲苯催化燃烧性能的影响,并采用表面积分析仪(BET)、扫描电镜(SEM)和X线衍射仪(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Mn)/n(Zn)为2,负载量为10%,经450℃焙烧的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甲苯催化燃烧性能,在300℃及体积空速为10 000 h-1条件下,催化燃烧质量浓度为3.8μg/m3的甲苯,催化转化率可达91.4%。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纳米Fe3O4磁性颗粒,以壳聚糖作为表面活性剂,制备具有生物亲和性的水基Fe3O4磁流体.研究了Fe2+/Fe3+摩尔比、超声时间和表面活性剂用量对磁流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2+/Fe3+摩尔比为1:1·5,滴加氨水时反应温度为70℃时,可制备理想纳米Fe3O4磁性颗粒;超声时间为7·5min左右,质量分数1%的壳聚糖溶液体积占FeO溶液总体积的50%时,有利于壳聚糖分子的包覆,使磁流体具有较高的比饱和磁化强度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太阳能热水器水管长度(H)、内半径(R)和水流速度(V)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对管内水流过程中的吸热积累效应,提出最佳选择方案及其理论依据.通过计算,求得太阳能热水器在气温不变的单位时间内,吸收热辐射的总能量为一常数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聚苯硫醚(PPS)透盖注塑模具设计过程。通过对透盖塑件的结构及成型工艺分析,提出注塑成形方案,基于CAD软件对注塑模具中各个部件进行系统设计,具体包括分型面选择及浇注系统设计,并根据塑件结构特征,提出了双推板式二次推出机构。该模具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解决了薄壁塑件脱模机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Nd0.5Sr0.4Pb0.1Mn1-xFexO3系列多晶样品的结构和电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用双交换模型对实验结果作了解释,在x=0.00~0.08范围内获得了单相样品.Fe^3 的替代没有引起整个系列样品的结构变化,空间群为Pbnm,但Fe的掺杂强烈地抑制了双交换作用.当x≤0.06时.随着温度从5K升高到325K.样品经历了铁磁金属态向顺磁半导态的转变.当x≥0.08时.铁磁态完全消失过渡为绝缘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