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7篇
系统科学   32篇
丛书文集   29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68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恒定的法向载荷下,使用Rockwell C 120°金刚石压头对聚碳酸酯(PC)、熔融石英、紫铜和镁合金AZ31进行微米划痕测试,研究滑动速度对试样划痕响应的影响.压入深度小于压头的球锥转变深度,确保仅有压头顶端的圆球部分与试样接触.结果表明: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压入深度、残余深度和划痕沟槽的宽度均非线性减小,划痕硬度和弹性恢复率均非线性增大;PC和紫铜的划痕摩擦系数先增大后减小,PC的黏弹性行为对其摩擦响应有显著影响;熔融石英的划痕摩擦系数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镁合金AZ31的划痕摩擦系数先减小后增大.熔融石英、紫铜和镁合金AZ31的划痕摩擦系数的变化趋势可通过几何接触模型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
Acoustic emission(AE) technique was adopted to monitor the damage evolution of air plasma-sprayed(APS) yttria-partially-stabilized zirconia(YSZ) thermal barrier coatings(TBCs) during instrumented indentation testing, and then the failure mechanisms were investigated by cluster analysis and wavelet transform methods.The results of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hree classes associated with distinct failure types for the 8YSZ coatings under Vickers indentation.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these three clusters could be clearly distinguished from their dominant frequency bands, which were concentrated on levels A5(0–156.25 kHz), D5(156.25–312.5 kHz) and D4(312.5–625 kHz), respectively. Thus,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8YSZ coatings under Vickers indentation could be clarified by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failure types in indentation depth. To sum up, as indentation load increases, the 8YSZ coatings can accommodate the indenter by elastic or little plastic deformation, microcracks propagation and then debonding at the splat boundaries. By comparing the distribution of AE signals induced by different failure types in indentation depth for samples with different thermal exposure time,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thermal exposure treatment can accelerate the degradation of APS 8YSZ TBCs.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现有热电模型不能计算球形温度场中平面温差发电器热电输出的问题,建立了球形温度场中平面温差发电器的热电输出计算模型。仿真测试表明,建立的球形温度场中平面温差发电器输出模型的计算误差不超过10%。基于所建模型,研究了形成球形温度场的点热源的位置变化对平面温差发电器热电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点热源与温差发电器热端的距离,平面温差发电器输出的电流和功率大致呈指数规律减小;增加点热源与温差发电器的位置偏角,平面温差发电器输出的电流和功率大致呈抛物线规律减小。  相似文献   
4.
基于盲孔法对3种规格的焊接空心球节点球面焊趾处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试验测量,根据常规模型和Kirsch理论解对比计算了本次试验选取的应变片的应变释放系数。依据Scara-Mangas经验公式对计算得到的球面径向、环向焊接残余应力进行塑性修正,最终得出球面焊接残余应力分布图。探讨了焊接残余应力对工程领域中节点疲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直接力浸入边界法对低雷诺数的单个及线形排列的两个和多个球形颗粒自由沉降的特性和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通过单个球形颗粒自由沉降模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同时研究了颗粒刚体假设(RBA)对结果精确性的影响,然后,在不同的颗粒间距分布条件下对竖直排列的不同数量的球形颗粒沉降进行了直接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相对间距在一定范围内的线形排列双球和多球颗粒都可发生相继的牵引、触碰、翻滚过程;当线形排列球颗粒数量大于3时,颗粒的数量不会影响最下方两球初始的牵引和触碰运动;线形排列多球可改变发生牵引的两球的受力从而加速牵引和触碰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针对球面运动机构驱动方式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液压驱动球形关节机构,该机构利用超全周转动马达及舵叶摆动马达作为驱动,可以实现超全周转动;由机构学理论推导了正逆运动学方程及雅克比矩阵,得出了机构的奇异位形;分析了机构的灵巧度性能指标及惯性力全域性能指标,通过仿真找到了机构性能较优时的结构参数. 该关节机构具有结构紧凑、低耦合、负载大并且能够实现全方位输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形理论与技术,该文研究了牛顿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球向渗流问题,提出了牛顿流体球向渗流渗透率模型,分析了多孔介质的微结构参数对球向渗透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球向渗透率随孔隙面积分形维数和孔隙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迂曲度分形维数和径向距离r的增加而减小;本模型预期结果与Chang和Yortsos的模型相比较吻合较好,证实了球向渗透率分形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型船用螺旋桨制造完成后存在的静不平衡量的问题,基于静压球面轴承悬浮结构开发了螺旋桨立式静平衡检测装置。在对其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力矩平衡原理,提出改进的求解螺旋桨静不平衡量的算法,能快速地计算出不平衡质量和其位置。通过一次性打磨或配重,将螺旋桨静不平衡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简化了传统的反复多次打磨配重的过程;同时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对称重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显示。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在试验过程中运行稳定,测量数据精确。  相似文献   
9.
基于离散相模型的电潜泵叶轮磨损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离散相模型结合弹塑性压痕破裂理论对电潜泵叶轮磨损进行数值计算研究,对不同工况下的叶轮磨损进行分析,得到电潜泵叶轮的磨损规律,运用三坐标测量机对实际工作的电潜泵叶轮中存在的磨损情况进行测量,以实现对数值模拟结果的验证。结果表明:叶轮磨损加剧的颗粒粒径临界点是0.06~0.08 mm;磨损最严重的区域位于叶片凹面;转速、颗粒粒径增大均会加剧冲蚀磨损,导致磨损严重的区域由凹面中部的几个零散点向整个面扩展;数值模拟结果与验证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研究了牛血清蛋白(BSA)在阳离子球形聚电解质刷(SPB)中的吸附及分布规律。随着BSA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在SPB中的分布均匀递增,直至达到饱和吸附;随着pH的增大,BSA在刷子层中的分布呈现从靠近核逐渐外移扩散到溶液中的变化趋势。此外,用时间分辨SAXS技术观察到在极短的时间(12s)内BSA在SPB中的动态吸附及再分布的显著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SAXS技术在原位表征蛋白质在SPB中的动态分布方面具有其他表征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