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67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平面SH波作用下浅埋隧洞的动力响应问题,采用复变函数和多极坐标方法,研究了入射波频率、入射角度以及隧洞埋深对隧洞动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低频波入射时隧洞埋深对动应力集中系数分布影响不大,但高频波入射时影响较为明显;随着入射波与水平面角度逐渐增大,隧洞动应力集中系数(dynamics stress concentration factor,DSCF)分布越来越复杂,最大值从低频段逐渐转移到高频段;当入射角θ0>0时,最大DSCF略大于3,远大于深埋隧道的2.3;当θ0=0、波数小于0.5且隧洞埋深h>4a(a为半径)时,最大DSCF的谱分布较均匀,此时从最大DSCF的角度可将隧洞近似当成深埋隧洞来分析入射波对隧洞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陡横坡段桩柱式桥梁双桩基础承载特性,提出了一种改进有限杆单元计算分析方法.分析了高陡横坡段桩柱式桥梁双桩基础承载机理及受力特性,建立了双桩基础计算分析模型.其次,根据前、后桩与边坡相对位置关系,给出了后桩所受剩余下滑力与前桩所受土压力的比例关系.在传统有限杆单元分析方法基础上,结合陡坡桩受力特征,导得了考虑桩土共同作用与"P-Δ"效应的单元刚度矩阵修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适用于高陡横坡段桩柱式桥梁双桩基础的有限杆单元分析MATLAB计算程序.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对本文计算方法进行验证,给出了适用于陡坡段桥梁桩基的设计流程图.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理论计算值与模型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表明本文计算方法正确可行,可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面超载条件下覆跨比对浅埋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岛地铁江西路站为工程背景,通过典型数值模型的计算与分析,研究了地面超载环境中覆跨比对浅埋隧道的变形与受力特征等开挖稳定性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覆跨比下浅埋隧道的破坏形态相似,首先是拱肩部位的围岩发生剪切破坏,然后破坏面逐渐发展至地表,围岩的塑性区形状呈倒锥体;覆跨比大小对隧道的围岩稳定性影响显著,覆跨比小于0.2时,围岩的破坏程度严重,出现地表、拱顶沉降变形不收敛的现象;覆跨比增大,有利于加强围岩与支护的共同作用,可以控制地层的变形发展、降低围岩的应力扰动;地面超载值越高,隧道结构的变形与地表沉降越大,围岩的应力扰动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采用基于用传统方法获取的海上单分量地震资料, 估算出同一位置速度的垂直分量(伪速度), 再与单分量压力数据联合, 达到压制鬼波的目的。将稀疏约束的反卷积方法作为鬼波压制的关键环节, 使得在浅海环境下, 由海水表面引起的检波器端上、下行波干涉产生的陷波问题得到改善, 同时低频能量得到增强, 提高了数据的分辨率。该方法可用于海上单分量压力数据的再处理, 拓宽数据的频带范围。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山东某煤矿的煤层开采对周边俱乐部沉降的影响问题,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并建立不同开采方案的三维地质模型,同时考虑断层的影响,计算出煤层开采后俱乐部四角的地表下沉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回采3101工作面时俱乐部地表下沉最大值达到382 mm,因此建议对俱乐部进行加固保护处理。该成果为研究最佳开采方案及周边俱乐部的保护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为浅埋煤层以及类似条件下中小矿山合理、安全、经济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Using physical mode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echniques,some technical problems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including layout of power station,measures of sediment and floating debris discharging,types of intake,embedded types of spiral case,layout of underground powerhouse tunnel group and block reinforcement.It was optimal in technique and economy with the arrangement of powerhouse at the dam-toe of both banks +underground powerhouse in the right bank,as well as the intake with a single and small orifice.The sediment and debris problems could be solved with disperse sediment ejection and floating debris discharging holes.With the adoption of techniques for spiral cases such as heat and pressure preservation,cushion layer and combined embedding,the stable operation of generating units can be guaranteed.The arrangement of tailrace tunnel with sloping ceiling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ailrace surge tank.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related to the embedding type of spiral case were proposed.The reinforcement of huge unfavorable blocks was discussed and the new idea for block reinforcement using anti-sliding piles and normal compressive stress of structural plane was put forward.  相似文献   
7.
采用非线性动力学方法探索了跌落冲击弹性浅拱的动力跳跃屈曲问题.由哈密顿原理得到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平衡方程,同时采用单模态和双模态两种模态形式进行分析,并通过伽辽金方法得到结构响应的控制方程.文中讨论了系统平衡点的特性,研究了系统的吸引子及其吸引域等稳定性问题.数值结果表明:双模态分析法较单模态分析法精确;在某些情况下,单模态分析无法给出正确的屈曲临界条件和系统动力响应.另外,拱的初始位形变化对跳跃屈曲的临界条件影响显著,高拱具有更高的屈曲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系泊船受驶过船影响,船间作用力通用计算模型在浅水中存在着较大误差,针对这种情况搜集了一些船模试验数据,对通用计算模型在浅水中的应用提出了修正方案.从修正后的结果看,修正后的通用计算模型有更高的精度,更加适合用于模拟器中船舶运动的仿真.另外,给出了系泊船受到的船间作用力峰值回归公式,研究了船间作用力在不同水深及初始横距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长壁软底工作面柱鞋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单体支柱长壁工作面顶板,针对属于Ⅰ级极软底板的工作面,建立了单体柱鞋的力学模型,分析了柱鞋受力的载荷分布.计算了柱鞋的合理尺寸,包括柱鞋的厚度,柱鞋的大小等.通过对工作面现有支护方式的分析,确定其合理的柱鞋选型和参数,确保了支护系统的刚度,该支护系统在现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矩形井网整体压裂技术在浅层油藏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浅层油田的地质特点,在充分分析区块注采系统、油层地应力场以及油层裂缝发育情况的基础上,利用水力压裂整体优化设计软件,对矩形井网、正方形反九点井网和菱形反九点井网有利裂缝方位在油田的适应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确定最优整体压裂方案,争取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好的措施效果,以期在该区块实现整体高效开发。研究表明,矩形井网较适合于此油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矩形井网在不同井距和排距条件下缝长比和导流能力变化对压裂井日产油量和累积产油量这些开发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矩形井网,井距一定,压裂效果并非排距、缝长比和导流能力越大越好,而是存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导流能力40μm2·cm较好;缝长比0.1—0.2,井排距300m×250m较好;缝长比0.2,井排距400m×300m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