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3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89篇
系统科学   33篇
丛书文集   78篇
教育与普及   27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48篇
综合类   2944篇
自然研究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凝析气藏衰竭开采过程中,不同缝洞类型会影响凝析油的析出过程和赋存形态。为了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压力衰竭过程中凝析油的形成机理和微观赋存状态,对单缝洞型、多缝洞垂向叠置型和多缝洞横向叠置型三种缝洞类型的碳酸盐储层开展凝析气压力衰竭实验协同微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CT)扫描,并对不同压力下扫描得到的图像采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油、气、岩石骨架分割,得到真实岩心三维孔隙网络模型,通过图像处理和计算分析,实现模拟不同缝洞类型凝析气藏在不同开发阶段凝析油赋存状态的定量和定位置表征。研究表明: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岩心压力衰竭过程主要是一个油相由多孔状、单孔状和油膜状向网络状转变的过程,最终网络状油增加,多孔状、单孔状和油膜状油减少;利于凝析油析出的储层构造由强到弱排序依次为多缝洞横向叠置型储层、单缝洞型储层、多缝洞垂向叠置型储层;在压力衰竭过程中,随着凝析油增多,油相会向岩石壁面靠近,当凝析油开始产出,油相会远离岩石壁面,随着油相的产出,油相减少,凝析油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向岩石壁面靠近。  相似文献   
2.
Palladium-catalyzed C-C coupling reactions are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but they often require harsh conditions. Herein, we report an interface-regulated photocatalytic Suzuki coupling reaction over Pd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 ZIF-8. Two Pd/MOFs were synthesized, PdPVP/ZIF-8 and Pd/ZIF-8, which have similar Pd sizes and loading amounts, except that the former contains poly(vinylpyrrolidone) (PVP) as a surfactant. The diffuse-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of CO adsorption (CO-DRIFT) indicates that Pd/ZIF-8 represents a more negative electronic state of Pd than PdPVP/ZIF-8. In the photocatalytic Suzuki coupling reaction between iodobenzene and phenylboronic acid, Pd/ZIF-8 exhib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 (99.1% yield),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PdPVP/ZIF-8 (57.9% yield). Moreover, Pd/ZIF-8 is highly stable and shows broad substrate scope for this reaction. The superior activity of Pd/ZIF-8 can be attributed to sufficient electron transfer between the MOFs and Pd nanoparticles in the absence of an interfacial surfactant. This work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a Pd-catalyzed C-C coupling reaction involving photocatalysis and interfacial electron transfer.  相似文献   
3.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油酸钠在锡石(211)表面上的吸附机理.通过模拟XRD图谱与实测XRD图谱验证了建立的锡石晶胞结构的合理性.收敛性测试结果表明,当锡石(211)表面结构厚度超过5.437×10-10m,真空层深度大于10×10-10m时,表面结构趋于稳定.吸附能计算显示H2O和OH-可以自发地吸附在(211)表面上,然而OL-在(211)表面上的吸附能最低,可以取代被吸附的H2O和OH-.Mulliken电荷布局计算和差分电子密度分析表明,反应过程中油酸羧基中的两个O原子与锡石表面裸露的Sn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形成化学吸附,其中单键O与Sn原子形成的化学键键强更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充水状态下隧道植绒排水管防除结晶的效果,通过在普通PVC管内壁,采用热处理,将植绒膜光滑一侧紧贴PVC管内壁,选取绒毛长度分别为0.4 mm和0.8 mm;在两种不同充水条件下,对比分析普通PVC管、0.4 mm植绒PVC管以及0.8 mm植绒PVC管结晶物变化规律。利用电镜扫描绒毛上的结晶物,分析结晶物与绒毛的粘结形态。结果表明:在半管流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增长,植绒PVC管结晶量有先增大后逐渐稳定或者减小的趋势;普通PVC管基本上呈缓慢增加的趋势,且到某一阶段结晶量显著增加而到另外一阶段又显著减小,满管流条件下变化规律相似;对于普通PVC管而言,满管流情况下管道内壁越不容易附着结晶物;对于植绒PVC管而言,结晶物附着的难易程度与绒毛长度有着密切关系。可见植绒PVC管对隧道排水管除结晶有一定的作用,绒毛长度应根据排水管充水状态选取,以充分发挥绒毛除结晶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CAM-B3LYP方法, 在6-31G(d)基组水平上优化气相条件下R型半胱氨酸(R-Cys)分子的几何构型, 理论研究电子激发过程中R-Cys体系片段间的电荷转移特征, 并基于弛豫与非弛豫激发态密度计算片段间的电荷转移百分数. 结果表明: 对于SH片段, S0到S3的电荷转移百分数为57.96%; 对于COOH片段, S0到S1~S5各激发态的电荷转移百分数均为负值, 二者电荷转移的定性结果一致; 对于NH2片段, S0到S1和S4的电荷转移百分数分别为6.98%和31.45%.  相似文献   
6.
C油田馆陶组油藏为强底水油藏,储层物性具有高孔、高渗特征,经过长期天然能量开采,整体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亟待探索新的补充能量方式,提高剩余油动用程度。研究为了实现油藏开发过程模拟的可视化,结合油藏实际情况,设计了满足几何相似条件的物理胶结模型和两组不同介质(活性水,气体和泡沫交替)驱替实验,利用X射线安检机直观了解岩层中流体渗流情况、底水锥进现象以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大尺寸平板模型实验能够直观地描述底水油藏水锥形态;2组实验在初始底水驱阶段水驱规律相同,水驱采收率达到42%,波及范围有限,井间和顶部剩余油富集;活性水驱阶段提高采收率0.73%,剩余油动用程度不高,顶部剩余油富集;气体和泡沫交替驱可有效动用井间和顶部剩余油,较水驱提高采收率2.14%。  相似文献   
7.
以重庆来福士高空连廊结构为项目依托,阐述了大型复杂钢结构变形监测的新方法和具体技术路线。针对变形监测中点云数据难以拼接的问题,通过空间特征点实现坐标系配准;针对变形监测点选取困难、数量多、工作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算法提取结构的挠度变形曲线的方法,实现无监测点的变形监测;同时将有限元仿真模拟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变形监测相融合,根据三维扫描变形监测结果反向修正有限元计算,通过应力变化评估结构受力状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变形监测中的难题,保证了工作的效率和有限元计算的准确性,对于结构的健康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洋石油导管架结构受损点的尺寸测量目前主要使用机械卡尺测量,这种测量方法存在较大的误差,无法全面评估损伤点对导管架的影响,为此,需要引进新的方法和技术来满足导管架损伤点的测量。为准确评估损伤点对导管架的影响,保证导管架运营的安全,采用水下机器人(ROV)搭载三维激光扫描仪,分别对中国某海域导管架的阳极和已知损伤区域进行激光扫描,通过对激光点云数据的处理,得到被测物的三维模型,从而实现损伤结构的尺寸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激光扫描仪便于ROV搭载和安装,可以应用于导管架已知损伤点的测量,测量精度可达毫米级。激光扫描测量的精度受诸多因素影响,作业时需优化作业方式,从而得到高质量的数据。ROV搭载水下三维激光技术,为深水结构物的尺寸测量提供了一种高精度的可行性方案,可以进行水下结构物的三维建模和尺寸测量,调查结果准确可靠,为后续的完整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Dendritic silver and copper crystals were produced via Galvanic replacement reactions on zinc and aluminum plates, respectively. The growth orientations of these metals were determined us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fast crystal growth associated with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metal cations led to kinetically controlled growth along the <112> axes of the cubic close-packed structures. However, a slow growth rate resulted in thermodynamically controlled growth along the [111] axis. The crystal growth was not found to rely upon the direct deposition of metal cations at crystallographic sites on crystal facets, but instead, hydrated metal cations deposited on the crystal surface to form an amorphous coating layer, followed by the reduction of metal cations and crystallization at the crystal/coating interface. Twin defects and stacking faults were often observed across the whole particle and commonly observed ?{422} diffraction spots were explained by stacking faults rather than by the possible presence of any superstructures. The present work offers evidences to claim that both the crystal growth rate and Coulomb interaction between negatively charged crystal surface and metal cat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metal dendrites in replacement reactions.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波处理活性污泥,利用其释放出的有机质作为电子供体.摇瓶实验表明,喹啉的生物降解速率与处理或未处理的污泥量成正比,将25%未处理污泥和75%处理过的污泥混合用于降解喹啉时,喹啉的降解速率最快.在此过程中,处理的污泥主要起着电子供体的作用,而未处理的污泥主要起着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对喹啉生物降解过程进行电子平衡计算,结果表明,18 m L处理污泥的上清液作为电子供体相当于3.65 mmol/L草酸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