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41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分析超固结状态及泊松效应对砂土管桩界面剪切特性的影响,在传统双曲线荷载传递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考虑超固结比的侧向土压力系数,计入由泊松效应引起的侧向土压力增加值,建立能同时考虑砂土超固结比及管桩泊松效应的界面荷载传递模型,对其可靠性进行验证。通过算例对极限摩阻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固结比从1.0增大到3.0,抗压桩和抗拔桩极限摩阻力近似呈线性增大,抗压桩提高约83.6%,抗拔桩提高约92.9%;泊松比从0.1增大到0.3,抗压桩极限摩阻力呈线性增大,提高约3.5%;抗拔桩极限摩阻力呈线性减小,降低约3.6%;桩土模量比从300增大到1 500,抗压桩极限摩阻力降低约7.6%;抗拔桩极限摩阻力提高约9.6%。  相似文献   
2.
在取心、岩石物理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统计方法对雷64区的岩性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砂质细砾岩和不等粒砂岩两大类.利用直方图法优选出识别这两大类岩性的敏感测井曲线,并且依据优选出来的敏感测井曲线,建立了用于识别砂质细砾岩和不等粒砂岩的测井响应交会图法、决策树模型、系统聚类模型.通过对上述三种模型进行精度分析,发现决策树模型的精度要高于测井响应交会图法和系统聚类模型.同时利用所建立的两种决策树模型对雷71井进行岩性识别,将识别结果与实际取心对比,发现综合判断准确率均大于85%.结果表明,给出的决策树模型可很好地用于该地区砂砾岩储层的岩性识别.  相似文献   
3.
锦屏隆里至黎平古帮地区,青白口纪末南华纪早期沉积作用特征可概括为碎屑流-浊流-悬浮沉积、震积岩和冰碛岩(包括水下泥石流)三个系列,文中讨论了隆里组中下部发育的细砾岩波痕,指出白土地砂体为南华纪初因成冰期来临海平面下降而形成的特殊性地区沉积建造,即长安成冰期开始时低水位氧化环境下的斜坡扇,该砂体常发育与金矿化有关的硅化、...  相似文献   
4.
通过钻井取芯分析测试、岩石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手段,对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砾岩储层成岩作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砾岩储层经历了强烈的压实压溶、胶结作用、复杂的交代作用和多期次的溶解作用。压实和胶结作用是降低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溶解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是改善储层物性最重要的因素。根据砾岩中自生矿物的分布特征、黏土矿物的组合特征、镜质体反射率等资料分析,认为徐家围子断陷营四段砾岩成岩作用强烈,已经进入晚成岩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5.
含砾岩样中切削齿冲击载荷变化规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直径为19 mm的单齿切削含砾岩样试验,研究砾石直径、胶结强度、切削深度、切削齿后倾角等对切削齿所受冲击载荷的影响规律,分析PDC钻头钻进砾石层的损坏机制。结果表明:切削齿受到的冲击力随着砾石层胶结强度、砾石直径的增加而增大,随切削齿切削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增加;相同切削面积下,切削齿受到的冲击力随着后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冲击载荷大于切削齿的极限冲击强度时,切削齿将直接产生碎裂;即使冲击载荷不能达到切削齿的极限冲击强度,周而复始的冲击载荷达到切削齿的冲击韧性时,切削齿将发生冲击疲劳损坏。  相似文献   
6.
采用离散元法(DEM)对无水砂土地层(摩擦角37°)3种埋深条件下盾构隧道开挖面的颗粒流动及渐进性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了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及周围地层扰动分布的变化规律,得到:①不同埋深条件下,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均出现在开挖面位移为0.06D(D为隧道直径)时,对应支护压力比为10%~20%,砂土强度软化现象导致最终极限支护压力增大.②支护压力比降至40%~50%为剧烈地层扰动及显著地表变形的触发点.当开挖面支护压力比降低至40%~50%时,地层扰动范围和程度对隧道埋深非常敏感,如埋深由2D降低至0.5D时,扰动范围扩大了3倍,最大扰动程度提高了1倍;地表产生明显大幅沉降.③基于极限破坏的支护压力比为10%~20%,而基于变形控制的支护压力比为40%~50%,虽明显大于前者,但支护压力仅为静止土压力的40%~50%.综合考虑盾构刀盘磨损及地层支护效果,在无水砂土地层中采用支护压力比为40%~50%是一种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前工程上对待砂土地基时,都是将其作为完全无粘性土来对待,也就是将其粘聚力笼统的作为零。这种方式在理论研究中,简化了很多问题;但是在工程应用中,忽视似粘聚力的存在,有时候会带来诸多的不便,甚至是工程造价的翻番。为了研究非饱和砂土的似粘聚力,本文以工程实例“西咸能源金融大厦的基坑支护项目”为依托,选取了西咸新区,沣河以东,渭河以南交汇区域的砂土,进行了多组不同含水率、相同干密度的砂土的三轴、直剪以及基质吸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砂土的似粘聚力随着含水率的变化,呈现出由零先急速增长、然后增速放缓、再增速变大增长至峰值,并可以短暂维持峰值阶段,最后逐渐降低为零的结果。同时验证了砂土的直剪试验在工程上的可用性及安全性。其结论可以为非饱和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兴砾岩体位于廊固凹陷西部,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是本区具潜力的勘探目标,通过岩石录井资料和三维地震资料分析,建立了砾岩体剖面识别模式,并划分出两种不同的砾岩体油藏类型,揭示了本区砾岩体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大头断层下降盘砾岩油气藏有着比较好的盖层和油源条件,本区存在两种不同的砾岩油气藏类型可供勘探,并将油藏描述技术成功地运用于砾岩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9.
工程降水引起作用在基坑支护结构上的侧压力改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坑降水将引起土的性状,地下水的天然状态以及土的有效应力的改变。这些变化对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侧压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预测砂土海床海底管道贯入深度,在ABAQUS下建立了砂土海床海底管道贯入的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有限元模型,模拟海底管道在风浪流及自重等荷载作用下贯入砂土海床的过程,研究了管-土界面摩擦系数、砂土内摩擦角、剪胀角及弹性模量对管道贯入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底管道贯入过程中,管道两侧海床隆起,在海床土体内形成了自管道底部延伸至海床表面的连续滑动面,砂土破坏表现为整体剪切破坏形式;管-土界面摩擦系数、砂土内摩擦角及剪胀角均会影响砂土海床海底管道贯入深度,其中砂土内摩擦角对海底管道贯入深度影响最大,而砂土弹性模量则对海底管道贯入深度没有显著影响。海底管道贯入阻力随管-土界面摩擦系数、砂土内摩擦角和剪胀角增加而呈幂函数增大。所提海底管道贯入深度预测公式考虑了管-土界面相互作用和砂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能准确预测砂土海床中管道的贯入深度,可为砂土海床海底管道在位稳定性评估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