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50篇
系统科学   65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869篇
  2025年   1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柴油机高压共轨压力控制的动态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高压共轨系统压力控制效果,进行了高压共轨系统的压力控制动态仿真研究.简要分析了高压共轨压力控制的特征和要求;采用部件液压模型和流量边界模型组合法,给出了高压共轨系统压力控制计算模型;并用AMESim液压仿真软件建立了四缸柴油机高压共轨压力控制仿真模型,进行了PID的不同系数控制、控制周期和变目标控制仿真计算,对比了不同系数控制、控制周期和变目标控制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满足共轨压力控制要求,反映不同参数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从公交线网的生成机理看复杂网络的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网络的拓扑特征源于其内在的演化生成机制.通过对城市公交线网的多个静态特征指标的实证分析,给出了一个生成公交线网的计算机模拟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将公交线网与现有多种复杂网络进行比较,本文揭示了现实世界复杂网络的多样性,为复杂系统的网络拓扑性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公交线网对于随机的网络节点删除表现出鲁棒性,而对于以最大度为目标的顶点删除表现出相当弱的鲁棒性;研究结论可以直接应用于公交枢纽站点的选址和公交网络的总体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3.
从行业数据特征表达充分性、维护便捷性、业务需求拓展性以及软件运算和数据存储高效率等几个方面考虑,提出一种城市公交线网数据模型,并从应用效果上对模型进行分析,阐述了数据模型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豫西"三软"煤层特殊地质条件,运用喷浆、注浆、钢质轨枕等系列措施,对矿井运输轨道综合治理,有效地保证了矿井轨道运输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处理隧道通顶塌方的一种施工方法——钢轨棚架法,该方法利用轻轨作为主棚架,对稳定山体及保证施工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Windows31环境下的AutoCADR12高级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绘图软件包,用C语言和AutoLISP语言开发地铁及轻轨车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以加快设计进度、提高设计精度.实践证明,该软件在地铁及轻轨车场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7.
根据轨形件的形状特点和其在四辊万能孔型中变形特征,简化了其断面形状,并划分成7个区域.建立了各区的运动许可速度场,得到含5个变分参数总功率泛函表达式.由泛函极小化条件,用Powel算法,求解出轨形件头部和底部宽展的数值解.计算表明,头与底部宽展规律不同,理论值与实测值的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付慧敏  胡雄杰 《科技信息》2011,(15):J0338-J0338,J0376
轻轨运输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运输方式比较,具有投资少、速度快、运量大、成本低、适应性强的特点,且有利于城市发展。本文结合轻轨交通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轻轨交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丁万霞 《中国西部科技》2010,9(22):13-14,33
本文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的DC750V和DC1500V供电制式以及第三轨和架空接触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提出DC1500V供电优于DC750V的观点;同时认为第三轨与架空接触网各有其优越性。从受电质量和安全角度讲,架空接触网比第三轨优越,而且架空接触网适合于高速铁路;从城市景观和投资角度来讲,第三轨比架空接触网优越。综合电压制式和接触网类型,认为DC1500V第三轨方式更适合城市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0.
根据随机介质理论,阐述了因煤层采后地表变形对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不宜在无缝线路下采煤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