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5篇
  免费   1450篇
  国内免费   430篇
系统科学   142篇
丛书文集   233篇
教育与普及   71篇
理论与方法论   79篇
现状及发展   81篇
综合类   10986篇
自然研究   23篇
  2025年   67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213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360篇
  2014年   456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611篇
  2011年   634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663篇
  2006年   529篇
  2005年   571篇
  2004年   477篇
  2003年   454篇
  2002年   411篇
  2001年   350篇
  2000年   370篇
  1999年   289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191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116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61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y research examines the performance of natural resource-use information systems. I question why such systems, despite receiving substantial financial and human investment, appear to have a weak impact on projects, programs, and policy intended for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rawing on my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of unfolding introduced by C. West Churchman, and its particular relationship to Habermasian constitutive interests, I reflect on my experiences of using the concept during fieldwork undertaken in Botswana. The concept is found useful on two fronts: first, it provides a purposeful guide for gathering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knowledge—what I have termed an epistemological intent; second, it provides a useful template for evaluating other information systems; in particular, the role of expertise—what I have termed an ontological intent. The process of unfolding, as I understand it, also provides an invitation for constructive (rather than self-indulgent) personal reflection: what might be termed a constitutive reflexive intent. By making information gathering and knowledge generation less mystical and a more transparent social activity, the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rocess of unfolding can help toward retrieving inquiry as being a purposeful, openly political, and thereby less deceptive engagement: features which I believe are found particularly wanting in the business of rural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gathering.  相似文献   
2.
根据虚功原理,推导了子结构方法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实体单元建立了某多管火箭炮的子结构模型。计算了某多管火箭炮在不同俯仰角和装弹数量情况下的固有振动频率,得到了低阶固有频率与俯仰角的关系及低阶固有频率与火箭弹数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频率,能减小计算模型,缩短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3.
非线性理论在煤与瓦斯突出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非线必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了可能发生突出的含瓦斯煤岩系统的内在动力特征,建立了考虑各种基本因素的较为全面的突出预测模型,并对突出起动的突变机制和突变条件进行了定性分析,为突出非线性动力机制及其预测和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太原市机动车行驶现状及车辆的抽检情况,分析了机动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提出了解决污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任意k+1个相邻自然数k次方的k次差等于k阶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研究发现一个数学规律,即k+个相邻的自然数的k次方,其k次差等于k!,当n≥1时,相邻k+n+1个自然数的k次方的k+n次差则均为0,这个规律体现了自然自身的内在联系,通过数学归纳法进行严格的理论证明,证明了所给命题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由于惯性作用,发动机停油熄火后,曲轴飞轮组受缸内剩余气体阻力矩和摩擦力矩的影响做减速运动,活塞逐渐完全停止。对活塞停止产生影响的摩擦力矩是运动副上产生的机械损失功,是不可控的。而气体阻力矩可以通过控制节气门开度的大小来控制,本文首先建立了电子节气门的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理论上实现了通过调整节气门开度大小调节气体阻力矩达到控制活塞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在固定床实验台上,利用内蒙古霍林河褐煤半焦及其改性半焦对模拟烟气中的气态Hg0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与原料半焦相比,在140℃下、经FeCl3溶液改性半焦吸附效率有明显提高,并且长时间维持在90%以上;改性半焦对气态Hg0具有较高的吸附稳定性。BET测试结果表明,半焦经FeCl3溶液处理后,孔道发生部分堵塞或破坏,使得半焦的孔隙结构发达程度有所降低;XRD测试表明,改性半焦中无定形炭的结构并未发生变化,表面Fex Oy以高度分散的无定形状态存在;FTIR分析结果表明,FeCl3溶液处理使半焦表面O—H官能团和C O官能团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体法聚丙烯CSTR建模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 Hypol工艺聚丙烯反应器为研究对象 ,根据汽液平衡和聚合反应动力学方程 ,建立了丙烯聚合机理模型。利用 BWR状态方程结合亨利定律计算液相中的氢气浓度 ,避免了求解多元平衡问题 ,提高了计算速度。利用现场工况数据 ,模型可以实时预报聚丙烯的熔融指数 ,聚合釜的聚合率、浆液浓度、聚合热等重要参数。计算结果较好地符合现场实测数据 ,熔融指数 (MI)的平均预报误差为 1 .6 % ,其它参数的预报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可在线运行 ,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9.
10.
油气水三相流动不同流型摩擦阻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双流体模型,将油水混合物作为非牛顿流体,重点进行了间歇流的摩擦阻力计算分析,并在管径45mm、水平放置圆管的实验台架上对不同流型的油气水三相流动的摩擦阻力进行了计算和测量.结果表明,间歇流摩擦阻力计算式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改进后可用于工程计算和运行检测;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动摩擦阻力特性受折算气速、折算液速以及含油率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