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87篇
系统科学   136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56篇
综合类   1423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ability to improve out-of-sample forecasting performance by combining forecasts is well established in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advances this literature in the area of multivariate volatility forecasts by developing two combination weighting schemes that exploit volatility persistence to emphasise certain losses within the combination estimation period. A comprehensiv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out-of-sample forecast performance across varying dimensions, loss functions, sub-samples and forecast horizons show that new approaches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 their counterparts in terms of statistical accuracy. Within the financial applications considered, significant benefits from combination forecasts relative to the individual candidate models are observed. Although the more sophisticated combination approaches consistently rank higher relative to the equally weighted approach, their performance is statistically indistinguishable given the relatively low power of these loss functions. Finally, within the applications, further analysis highlights how combination forecasts dramatically reduce the variability in the parameter of interest, namely the portfolio weight or beta.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几种用于克服斩波调制模式红外电视温度标定困难的技术,包括用乘法器补偿响应率的非均匀性;用数字式像差处理器消除本底电流的非均匀性;用多场平均技术提高信噪比等.介绍了使用红外电视测量目标温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DLT定标模型的原理和方法,根据所涉及的应用场合和界定的条件,对DLT模型进行了简化,由此只需进行二维测量和计算,就能准确有效地完成三维定标.对定标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提出了误差纠正模型及其相应算法,保证了系统的扫描精度.实验表明:提出的定标算法达到像素级精度.  相似文献   
4.
摘要根据Langley法定标的原理,在河北省灵寿县对4台多波段太阳光度计MICROTOPSⅡ进行定标,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了很好的定标结果。分别计算了仪器的视场角、通道的半波宽度、大气状况以及气体吸收等方面对定标结果造成的影响,并且对水汽吸收通道(936nm)采用修正的Langley法定标,得到4台仪器各自5个通道的定...  相似文献   
5.
微型五坐标测量机激光测头安装误差的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非接触式五坐标测量机激光测头安装位置误差较大且不易调整的缺点,建立了该五坐标测量机激光测头安装误差的数学模型.选取激光测头的不同姿态,通过测量实物基准的空间位置,给出了误差模型待标定参数的无约束最优化目标函数的外点法惩罚函数.通过计算个体之间的欧氏距离,剔除掉那些相似的个体,从而有效地避免了遗传算法易早熟的问题,完成了对误差模型的求解.实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激光测头安装误差模型不仅适用于扫描测头,而且对触发测头也同样适用,可把该机的空间测量精度从(11.82+L/1 000)μm提高到(1.96+L/1 000)μm.  相似文献   
6.
为了克服体温计生产中由毛细管直径及水银玻璃包的容积存在一定误差所造成的各体温计刻度的不一致性,及基准刻度标定困难的问题,研究和开发了基准刻度动态标定方法和装置,设计了自动标定生产线。该生产线由控制系统、恒温加热装置、图像识别系统、随行夹具、输送装置、自动标定刻线装置等组成。该装置可自动刻画出每个体温计上各不相同的两条基准线,为后续分号工序提供了可靠依据。生产实践表明,该方法和装置能有效减少生产误差,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倾斜储油罐的变位识别与罐容表标定问题,精确地给出了油位高度与储油量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在三轴模拟台(以下简称三轴台)上一次性标定捷联陀螺动态误差系数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三轴台的速率功能来激励出陀螺的角加速度误差项,使得能一次性标定包括陀螺角加速度误差系数在内的所有动态误差系数成为可能,为解决在缺乏昂贵的角振动台的实验条件下建立捷联陀螺动态误差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Hardy定标方法在精度上受到的限制,提出了一种新的辐射计低温定标负载结构.并根据分层煤质中电磁波传输的基本理论对这种结构进行分析,得到辐射亮温的计算公式,得出了绝热层对定标负载辐射的贡献必须在定标方程中加以考虑而不能忽略的结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在平面坐标系上摄像机的标定和利用单个摄像机获取三维视觉信息的一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单个摄像机获取三维视觉信息的精度与摄像机相对目标物体的高度及对象物本身的厚度有关,在视场范围内,对象物的厚度越小,摄像机坐标中心相对于目标物体表面中心的距离越远,定位精度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