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对贵州水银洞金矿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Brid.)Zander、纤枝短月藓Brachymenium exile(Doz.et Molk.)、异芽丝瓜藓Pohlia leucostoma(Bosch Lac.)Fleisch、短柄小曲尾藓DicranellagonoiCare.和狭叶丝瓜藓Pohlia timmioides(Broth.)P.-C.Chen ex Redf.Tan及其基质中Cr、Cu、Pb、Zn、Cd、Co、Hg、As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比较,土壤8种重金属含量中,Cr、Cu、Pb、Zn、Cd、Co含量未超出国家土壤环境三级标准,而Hg和As平均含量分别高达6.95mg kg-1和401.70mg kg-1,分别超出国家土壤环境三级标准值的4.63倍和10.04倍,说明水银洞金矿已被Hg和As严重污染。关于藓类植物对元素富集能力的分析发现,土生对齿藓对Cr相对富集;异芽丝瓜藓对Cd强烈富集,对Cr和Co相对富集;短柄小曲尾藓对Cr相对富集;狭叶丝瓜藓对Cd相对富集;纤枝短月藓对Cr和Pd强烈富集,对Zn相对富集。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水银洞金矿矿区,这五种藓类生长很好且生物量较大,意味着它们具有对重金属有较强的耐性或抗性,可作为重金属污染严重的矿区的生态修复素材。  相似文献   
2.
经过系统全面的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整理,共鉴定山东省顶蒴藓类植物新记录属3个,新记录种61个。新记录属分别是圆口藓属Gyroweisia Schimp.、喙叶藓属Rhamphidium Mitt.、舌叶藓属Merceya Schimp.,新记录种为节茎曲柄藓Campylopus umbellatus (Arnoth.) Par.、桧叶白发藓Leucobryum juniperoides (Brid.) C.Muell.,高山大丛藓云南变种Molendoa sendtneriana (B.S.G.) Limpr.var.yunnanica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禁牧10年后自然恢复状况的调查和实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放牧强度自然恢复过程中,样地维管植物明显呈现出由一年生植物组成向多年生植物组成过渡的特点,盖度表现为轻牧恢复区(L)、中牧恢复区(M)、重牧恢复区(H)的盖度显著高于对照恢复区(C)、未围封放牧区(N)(P<0.05);各处理样地生物结皮中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的组成变化不大,但盖度表现为:苔藓结皮 L>M>H>C>N 区,藻结皮C>H>M>L>N区.(2)围封各恢复区(L、M、H)和未围封放牧区(N)藓结皮的含水量、结皮厚度及有机质含量方面显著高于藻结皮的(P<0.05),而pH值却低于藻结皮的.(3)围封各恢复区微生物的数量显著高于未围封放牧区的(P<0.05),在围封各恢复区内不论是藻结皮还是藓结皮,细菌、自身固氮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在中度放牧恢复区数值最大,重度放牧恢复区的数量最少,两者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4)藻结皮、藓结皮微生物数量都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降低的趋势,0~3 cm层的与3~5、5~10、10~20 cm三层的有显著差异(P<0.05),藓结皮层及下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要明显高于藻结皮层及下层土壤的.  相似文献   
4.
使用石蜡切片法,对采自不同生境下的30种藓类植物茎的横切面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1)30种藓类植物茎的形状、细胞形状、表皮层数及厚度、皮部是否分化及细胞层数、中轴有无形状以及所占比例等特征因种类不同而差异明显;(2)不同水分环境下藓类植物茎的解剖结构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旱生环境下的藓类植物,茎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强烈增厚或增厚明显,有的具内外皮部分化并且外皮部细胞胞壁增厚;荫湿环境下的藓类植物,其茎表皮细胞多圆形或椭圆形、胞壁稍增厚,表皮及外皮部细胞层数比旱生环境下的藓类植物少;水生环境下的藓类植物,细胞胞壁薄,表皮细胞排列不紧密,茎皮部无内外皮部分化.表明藓类植物茎的表皮及外皮部细胞层数、细胞壁厚度与生境的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黄建斌  肖化云 《江西科学》2008,26(3):511-516
苔藓是最灵敏的大气污染指示植物之一,取材容易,调查方法简单,现已被用于监测大气中的PAHs污染研究领域。基于苔藓对大气中的PAHs的富集机制、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了苔藓监测大气沉降的历史、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由此促进国内更深入的开展用苔藓植物来监测大气中的多环芳香烃的指示工作,并且探讨了把苔藓作为生物修复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大冶市铜山口铜矿区藓类植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铜山口铜矿属于长江中下游最典型的露天开采的中型铜矿之一,为矽卡岩斑岩复合型矿床。2004年7月,在该区进行藓类植物标本的野外采集,经初步鉴定,铜山口铜矿区藓类植物有7科20属29种。丛藓科和真藓科植物为主体,土生或碎石土生种类多、石生种类较少、树生种类罕见,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复杂;生活型有矮丛集型(79.3%)、交织型(13.8%)和高丛集型(6.9%)3种。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新记录(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河北省藓类植物进行考察、整理、鉴定 ,发现了河北省侧蒴藓类植物新记录 7种 1变型 ,它们是 :中华白齿藓 Leucodon sinensis Thèr.、拟草藓 Pseudoleskeopsiszippelii( Dozy & Molk.) Broth.、硬枝小羽藓H aplocladium strictulum( Card.) Reim.、粗肋镰刀藓北方变型 Drepanocladussendtneri( Schimp.) Warnst.f.borealis Moenk.、撒氏青藓 Brachythecium sakuraii Broth.、细疣绢藓 Entodon verruculosus X.S.Wen、赤茎小锦藓 Brotherella erythrocaulis( Mitt.) Fleisch.、粗叶拟垂枝藓 Rhytidiadelphus squarosus( Hedw.) Warnst..根据标本初步讨论了这些植物的识别特征、生境、产地和地理分布特点 ,并绘制了形态解剖图 ,以期对河北省藓类植物的系统研究和植物多样性的统计分析提供资料 .鉴定标本保存在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室 ( HBNU) .  相似文献   
8.
八种藓类孢子的形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8种不同的藓类植物,泥炭亚纲1种,黑藓亚纲1种,真藓亚纲中的顶蒴单齿亚类1种,顶蒴双亚类2种,侧蒴双齿亚类2种,金发藓亚纲1种,取其成熟孢子,用光学显微镜(L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形态结构,进行比较研究;(1)孢子形态分为2种:A.四面体形,B.球形,A.是较原始的。(2)孢子颜色分为2类:A.黄色,B.绿色,与演化的关系尚待探讨。(3)孢子萌发孔分为3种类型:A.三裂缝,B.近极薄壁区,C.无明显萌发孔。A.是较原始的,(4)孢子直径12.2-36.9μm,有两种较大(26.5μm,36.9μm),相对原始。(5)孢壁厚度275.0-1950.0μm,孢壁厚的物种相对进化。(5)孢壁纹饰有4种:A瘤状,B.疣状,C.棒状,D.无突起,C.相对进化。(6)孢壁结构分为2类:A.具周壁、外壁、内壁,B.具外壁、内壁,周壁、外壁、内壁在透射电镜下电子密度不同,但均为同质层,无结构分化,不同进化水平的物种间无明显区别,藓类孢了的进化不是同步的,具有交叉性状,上述结果从孢粉角度说明苔藓植物在高等植物中是较原始的,也为苔藓孢子形态研究、分类及系统演化研究提出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藓类植物新记录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首次报道9种河北省藓类植物新记录:(1)深色红叶藓(Bryoerythrophyllumatrorubens),(2)纽藓(Tortellahumilis),(3)树生墙藓(Tortulalaevipila),(4)短尖叶墙藓(Tortulaschmidii),(5)拟阔叶小石藓(Weisiaplatyphylloides),(6)齿边缩叶藓(Ptychomitriumdentatum),(7)狭叶缩叶藓(Ptychomitriumlinearifolium),(8)卷叶紫萼藓(Grimmiaincurva),(9)厚边紫萼藓(Grimmiaunicolor),并对它们的认别特征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大的空间尺度上,研究了我国苔藓植物多样性的地理分布格局,系统地收集了1 534种藓类植物在我国中东部地区80个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分布的数据,分析了中国藓类植物主要类群在80个地理单元物种分布的嵌套水平和多样性保护的SLOSS(single large or several small)策略.研究发现,藓类、侧蒴藓类、顶蒴藓类、金发藓类-烟杆藓类、泥炭藓科(Spagnaceae)、丛藓科(Pottiaceae)、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木灵藓科(Orthotrichaceae)、曲尾藓科(Dicranaceae)和真藓科(Bryaceae)存在明显的嵌套分布现象.不同地区之间的藓类植物,以贵州境内保护区的藓类植物嵌套分布程度最高,浙江和两广地区的为最低.无论从科还是从属和种的水平上,在面积相近的情况下,均倾向于建立一个大的自然保护区(SL)策略,特别是对于木灵藓科、金灰藓科(Pylaisiaceae)、曲尾藓科、泥炭藓科、提灯藓科.对生境专一性强的种类越多的藓类群,越倾向于SL策略.就不同的地理区域来讲,在浙江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更倾向于建立多个小的保护区(SS)策略,在贵州境内更倾向于SL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