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5篇 |
免费 | 317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16篇 |
教育与普及 | 4篇 |
现状及发展 | 6篇 |
综合类 | 150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89篇 |
2014年 | 54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114篇 |
2011年 | 96篇 |
2010年 | 58篇 |
2009年 | 82篇 |
2008年 | 80篇 |
2007年 | 78篇 |
2006年 | 61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66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20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金相和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准静态拉伸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X70抗大变形管线钢管的组织结构、形变硬化性能及其可采用的表征方法.结果表明:X70抗大变形管线钢在整个塑性应变区域内不符合Hollomon公式,不具有确定的形变硬化指数n;在管线钢塑性变形的起始阶段n较大,但随着应变增大n快速减小;当总应变达到2.0%之后,形变硬化能力趋于稳定.工程应用中利用Rt1.5/Rt0.5、R2.0.0/Rt1.0和Rt5.0/Rt1.0三个应力比可以较好地描述抗大变形管线钢的形变硬化性能.当Rt1.5/Rt0.5≥1.070、Rt2.0/Rt1.0≥1.025、Rt5.0/Rt1.0≥1.050时,可使钢管压缩侧2倍管径长度上的平均压缩应变大于1.3%. 相似文献
2.
早期受冻温度对负温混凝土微观结构与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负温给混凝土结构带来的内部损伤,采用压汞法测孔、扫描电镜微观形貌观察等实验手段,研究在不同温度早期受冻混凝土的孔径分布和微观结构及其抗压强度随龄期发展变化情况,探讨不同冻结温度下负温混凝土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期养护温度越低,水泥石初始结构越疏松,<20 nm的凝胶孔含量明显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较低;转入标准养护后,负温混凝土孔径趋于细化,抗压强度得以迅速增长,-5℃受冻的混凝土,转标准养护28 d后>200 nm孔含量几乎与标准养护28 d混凝土相当,抗压强度亦接近。但-10℃和-15℃受冻的两组混凝土中大孔含量仍略高于标准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相对略低。 相似文献
3.
An Al-Mg-Si-Cu-Fe alloy was solid-solution treated at 560℃ for 3 h and then cooled by water quenching or furnace cooling. The alloy samples which underwent cooling by these two methods were roll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rolled alloys were investigat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and tensile testing. For the water-quenched alloys, the peak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occurred at a rolling temperature of 180℃. For the furnace-cooled alloys, the tensile strength decreased initially, until the rolling temperature of 420℃, and then increased;the elongation increased consistently with increasing rolling temperature. The effects of grain boundary hardening and dislocation hardening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rolled alloys decreased with increases in rolling temperatur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180℃ rolling water-quenched alloy were also improved by the presence ofβ″phase. Above 420℃, the effect of solid-solution hardening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rolled alloys increased with increases in rolling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4.
Ze Liu Ning-ning Shao Dong-min Wang Jun-feng Qin Tian-yong Huang Wei Song Mu-xi Lin Jin-sha Yuan Zhen Wang 《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2014,21(1):89-94
In recent years,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combustion fly ash (CFA) is used as a raw material for geopolymer synthesis. Hydrogen peroxide was employed as a foaming agent to prepare CFA-based foam geopolymer. The particle distribution,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FA were examined firstly. Geopolymerization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chanical testing, scanning elec- tron microscopy (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X-ray fluorescence (XRF). The CFA-based foam geopolymer was successfully fabri- cated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hydrogen peroxide and exhibited uncompleted alkali reaction and reasonable strength with relative low atomic ratios of Si/Al and Si/Na. Type-C CFA in this research could be recycled as an akernative source material for geopolymer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5.
采用光学显微镜、拉伸试验机、显微硬度计和疲劳试验机对FSW及MIG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SW焊核区为细小的等轴晶,热机械影响区呈现为被拉长的畸变晶粒,热影响区的组织明显粗化;MIG接头焊缝区晶粒为明显的铸态组织,热影响区晶粒长大情况也比FSW严重。与MIG相比,搅拌摩擦焊焊接(FSW)接头的抗拉强度相对较高,最小硬度值出现在后进侧的热影响区;高周疲劳(Nf>107)时,FSW的接头疲劳强度高于MIG接头疲劳强度,高出约14%。 相似文献
6.
将C-Si-Mn系TRIP钢通过完全淬火和两相区退火相结合的工艺,得到一种以退火马氏体为基体的TRIP钢(简称TAM钢),并对比分析了TAM钢在不同温度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TAM钢经退火后的显微组织特征为精细规整的板条退火马氏体基体、片状残余奥氏体和贝氏体/马氏体组成的混合组织.这种组织降低了基体的硬度以及基体和第二相之间的强度比,减少了基体的位错密度.随着退火温度的提高,退火马氏体基体的板条形态逐渐消失,新生马氏体/贝氏体的团状混合组织逐渐增多.当退火温度为780℃时,综合力学性能优异,抗拉强度为1130 MPa,延伸率可达20%,强塑积为22600 MPa·%.当退火温度较低时,残余奥氏体主要以片状存在于退火马氏体板条间,有利于TRIP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场生产的430不锈钢冷轧板,通过高温连续退火实验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材料显微组织、强度、塑性以及各向异性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了合理的两段式加热连续退火工艺:选取中间温度为600℃,加热II段的加热速率为2.3℃·s-1,最高加热温度为840℃.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薄板的屈服强度和硬度呈明显的两阶段降低趋势,延伸率呈"S"型趋势增加,平均塑性应变比基本保持不变(1.25左右),而轧制平面各向异性指数有一定的降低.针对430不锈钢冷轧板分别建立了屈服强度与退火软化率和延伸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T6态高强铝合金强度高而耐蚀性难以满足使用需求,采用三级时效工艺来改善析出强化相特别是晶界析出相的形貌、尺寸、分布等,并通过研究不同回归处理制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而获得适宜7B50铝合金中厚板的三级时效工艺.研究发现提高回归温度或延长回归时间均会使中厚板心部及表层组织的晶内和晶界析出相发生粗化并析出稳定η-MgZn2相,导致强度下降、电导率上升,其中回归温度对强度和电导率的影响显著.三级时效处理虽使晶内析出相尺寸有所增加,但却使T6态连续分布的晶界析出相呈断续分布,结合心部和表层强度及电导率测量结果认为合适的回归处理制度为165℃/6 h.然而,热轧引起中厚板表层较心部更为严重的变形使表层含有更多的亚晶或亚结构且其分布更均匀,从而使表层更快到达峰时效,进一步的回归再时效处理则使表层析出更多稳定η相,而η相的形成与晶内析出相的粗化长大是造成表层和心部强度差异的关键.虽然淬火/三级时效态表层和心部的晶粒结构存在差异,且局部出现亚晶合并长大,但其对强度的提升效果远低于表层析出稳定η相所引起的强度下降.可见,三级时效工艺并不能缓解7B50铝合金中厚板心部和表层的性能差异,但可使表层和心部的强度、电导率满足某实际工况要求. 相似文献
9.
高硫尾矿配制成的膏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强度劣化,高硫膏体强度劣化能引起充填体质量的巨大变化.通过不同硫含量的膏体强度劣化实验,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和环境扫描电镜分析,对高硫膏体的劣化规律和劣化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含硫尾矿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膏体早期强度增长,却抑制了后期强度发育,硫含量越高,膏体后期强度劣化越显著.硫化物氧化生成的硫酸盐能促进膨胀性钙矾石和石膏类物质的生成.同时酸性环境造成了C-S-H的脱钙和CH的分解,已形成的胶凝体系遭到破坏,进一步促进了充填体的劣化.通过孔隙计算模型对晶体膨胀应变和裂纹发育过程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膨胀性物质的线弹性应变发育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蚀刻和溶液浸泡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具有超疏水性的黄铜表面.按比例配置HCl、HNO3和HF的混合溶液蚀刻黄铜,蚀刻后用硬脂酸溶液进行修饰以获得接触角大于150°的表面.通过扫描电镜对表面结构的观察以及能谱分析,发现蚀刻后的表面具有片状和微小乳突组成的微/纳二级结构,修饰后的这些结构可以捕获大量空气.根据Cassie模式的计算方程,水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约占总接触面积的94.11%.实验研究了不同蚀刻时间对试件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理论分析微结构的形成机理.发现最佳制备条件为:蚀刻时间5min,浸泡时间1h,此条件下制备的试件的接触角达到164.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