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3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5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558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时空双变网格算法的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正演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局部精细时间采样算法,对空间变网格算法进行改进。将裂缝视为局部非均质体,利用空间不同尺度的网格对裂缝介质进行表征。采用有限差分算法直接求解波动方程,实现对实际碳酸盐岩介质的微裂缝储层的地震波正演模拟技术,得到地震波在裂缝型储层传播中的一些直观的波动现象。结果表明:利用局部精细时间采样算法,对精细的空间网格在时间层内可以进行局部加密求解,从而解决全局采用精细时间采样带来的庞大计算量和计算耗时问题;裂缝缝间距、裂缝切伸参数对地震记录的反射振幅能量和极性影响较大,并在反射波后常会紧跟一个弱反射能量;裂缝受构造影响较大,平缓构造和起伏构造裂缝反射模式相差较大;在了解地下构造走向的情况下,可根据不同的裂缝反射特征寻找裂缝发育带。  相似文献   
2.
水平井笼统酸化技术是碳酸盐岩气藏简便且重要的改造手段,常用的酸化方式包括基质酸化和压裂酸化两大类。合理选择水平井酸化方式,对高效开采碳酸盐岩气藏和优化工艺方案有重要意义。本文推导了碳酸盐岩气藏水平井酸化无因次采气指数计算式,建立了利用碳酸盐岩酸化增产系数优选碳酸盐岩气藏水平井笼统酸化方式的方法,分析了地质和工程因素对酸化增产系数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现场验证与应用。研究发现:当碳酸盐岩酸化增产系数RJH>1时,基质酸化井的产能大于压裂酸化井;当RJH<1时,压裂酸化井的产能大于基质酸化井。当气藏渗透率各向异性系数、压裂裂缝数量和酸液用量增大,碳酸盐岩酸化增产系数减小;当气藏孔隙度、水平段长增大,碳酸盐岩酸化增产系数增大。当气藏孔隙度小于7.3%时,压裂酸化井的产能更高;当水平段长为500m、压裂裂缝数量大于4时,酸化增产系数RJH<1,压裂酸化井的产能更高;当酸液用量为600m3时,酸液溶解能力X>0.08的情况下,压裂酸化井的产能更高。利用川东北区块碳酸盐岩储层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增产系数法进行工艺优选后增产效果显著。本文为优选碳酸盐岩气藏水平井的酸化方式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酸性矿井水除铁除锰Fenton氧化法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锰难氧化去除一直是地下水尤其是酸性矿井水除铁除锰工程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为了快速、高效地除锰,在分析总结地下水传统的除铁除锰方法及其局限性并结合高级氧化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酸性矿井水除铁除锰的Fenton高级氧化技术新方法,分析了Fenton高级氧化技术氧化反应机理,在理论上分析论述Fenton试剂氧化法除铁除锰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低渗碳酸盐岩油藏是中国石油在海外开发的重要油藏类型;该油藏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复杂;与低渗砂岩油藏有明显的差异;急需进行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储层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在550 块低渗碳酸盐岩岩芯测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主流喉道半径、启动压力梯度、可动流体百分数和原油黏度4 个参数作为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储层评价参数。研究表明:不同渗透率的低渗碳酸盐岩岩芯;其喉道半径分布差异显著;全直径岩样的气测渗透率和可动流体百分数有较好的半对数关系;且在相同渗透率条件下;低渗碳酸盐岩岩芯中大部分的喉道半径要比低渗砂岩岩芯小;而可动流体百分数要大于低渗砂岩油藏的可动流体百分数;这与低渗碳酸盐岩储层特点相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四元分综合分类系数;建立了低渗碳酸盐岩油藏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中国石油海外一典型低渗碳酸盐岩油藏10 个小层的储层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桑托斯盆地不同构造背景下碳酸盐的沉积模式,对桑托斯盆地圣保罗台地的裂谷期构造演化、沉积充填特征、断裂特征及其对下白垩统碳酸盐岩沉积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分析,得到基底的断裂、局部沉降及抬升活动是该地区构造演化的主控因素的结论。根据研究区内构造演化不同阶段的沉积特征,建立了圣保罗台地两种构造背景下的碳酸盐岩沉积模式:发育在裂谷晚期和坳陷期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发育在坳陷期的碳酸盐滩-礁复合沉积。对该区盐下油气勘探及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MnO2/biomass carbon nanocomposite was synthesized by a facile hydrothermal reaction. Silkworm excrement acted as a carbon precursor, which was activated by ZnCl2 and FeCl3 combining chemical agents under Ar atmosphere. Thin and flower-like MnO2 nanowires were in-situ anchor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biomass carbon. The biomass carbon not only offered high conductivity and good structural stability but also relieved the large volume expansion during the charge/discharge process. The obtained MnO2/biomass carbon nanocomposite electrode exhibited a high specific capacitance (238 F·g?1 at 0.5 A·g?1) and a superior cycling stability with only 7% degradation after 2000 cycles. The observed goo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is accredited to the materials’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multilevel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good conductivity. This study proposes a promising method that utilizes biological waste and broadens MnO2-based electrode material application for next-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devices.  相似文献   
7.
氧化物巨磁电阻效应在物理研究和磁存储、读写等实验应用方面的重要性,使得对该领域的研究成为当今凝聚态物理学和材料科学学中最前沿的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8.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Based on detailed studies, this paper proposesthat in the Tarim Basin, hydrocarbon reservoirs widespreadeither in vertical sequences or in plane and high-porosity andhigh-permeability reservoirs are developed all over the basin.However, obvious difference and heterogeneity exist amongdifferent kinds of reservoirs. The lithologic characteristics,reservoir space types and reservoir properties in variousstrata have been probed.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althoughthe Paleozoic carbonates have been deeply buried for a longperiod, high-quality reservoirs with the porosity of up to 5%—8% (12% as the maximum) and the permeability of10×10-3—100×10-3 μm2 (1000×10-3 μm2 as the maximum)can be found in certain areas. These include the area withthe development of reefs and carbonate beaches, the weath-ered-crust buried-hill belts that have undergone thelong-term exposure, weathering and leaching, the area withthe development of dolomitization, and those areas that haveexperienced the resolution of carbonic acid and organic acidgenerated by the maturity of the organic matter. Finally, thegenesis of the high-porosity and high-permeability reservoirsin deep-buried conditions (with the depth more than 3500 m)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oroughly.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钢水临界锰含量温度函数式,并做了定量计算,这对定量控制钢水锰含有保锰脱氧产物为液态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静态吸附重量法研究了几种电解二氧化锰样品对水蒸汽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经393.2K和523.2K处理2小时后,吸附水蒸汽的等温线外形类似于Ⅲ类吸附等温线。经523.2K处理2小时的样品,吸湿性低于经393.2K处理的样品。FEMD样品在常温下吸附后,并在低于50℃的温度下脱附2小时,反复进行10次,最后一次的吸附量相当于第一次吸附量的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