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3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345篇
系统科学   416篇
丛书文集   125篇
教育与普及   5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33篇
综合类   635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242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64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8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算子分解技巧, 通过对方程的解进行先验估计, 给出随机动力系统的一致渐近紧性, 从而证明了随机吊桥方程在加性噪声下随机吸引子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2.
分布式声传感器技术(DAS: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or)是一种新近提出的高精度勘探数据采集方法,受制于复杂背景噪声的影响,DAS记录处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基于替代序列的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方法和Lilliefors检验法对DAS记录中复杂背景噪声的平稳性和高斯性进行研究.用以分析的实际地震数据是按照勘探工业要求采集的井中DAS记录.研究结果表明,DAS背景噪声是非平稳、非高斯随机过程且噪声特性随记录时长发生变化.相关研究成果实现了针对DAS背景噪声特性的可靠认知,对提高DAS记录处理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强夯法因其经济便捷、效果显著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地基处理方法.目前,中国强夯施工信息化水平较低,夯沉量的监测普遍采用人工测量,测量设备信息化程度低且精度差,难以实现对强夯数据的精准控制与信息化管理.针对目前夯沉量测量存在的痛点问题以及信息化监测的工程需求,提出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动态后处理(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post processed kinematic,GNSS-PPK)的夯沉量监测技术,采用远程无线电(long range radio,LoRa)建立实时数据通信链路,事后进行高精度PPK解算的技术手段,实现对夯沉量的动态监测.遵循低功耗高精度的设计原则进行了夯沉量监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依照强夯施工的监测需求进行试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在强夯高冲击环境下实现厘米级测量,低功耗设计满足在线长期监测,为强夯施工摆脱人工测量实现信息化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低密度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进程、林木生长进程、形质特征、材种结构和经济效益动态变化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为杉木低密度造林调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 500株/hm2传统造林密度为对照,对设立在江西省分宜县初植密度为1 111、1 667株/hm2的2种低密度杉木试验林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25 a动态监测分析。【结果】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枝下高和蓄积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随密度的减小而递增;19~25年生时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的平均胸径差异达显著水平,8~19年生和22~25年生时分别为枝下高和蓄积量增加最快的时期,但二者受林分密度的影响均不明显;累积枯损率和林木自然分化程度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随密度的降低而减小,25年生时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累积枯损率差异达显著水平;林木平均冠幅随年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19年生时不同密度的冠幅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年均自然稀疏率和林冠重叠度随林龄的增加呈先上升再缓慢下降的趋势,年均自然稀疏率22年生时达最大值,林冠重叠度8年生时达最大值,此时不同密度的林冠重叠度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25年生时,造林密度为1 111和1 667株/hm2林木的胸高形率、心材占比高于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的指标,断梢率、高径比和幼/成龄材比率低于造林密度为2 500 株/hm2的指标,其中高径比密度间差异达显著水平;19~25年生近成熟龄期,林分大径木比例和大径材出材量均随造林密度降低而增加,该时期1 111和1 667株/hm2低密度林分总蓄积量、总出材量和经济材出材量逐渐与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接近,25年生时造林密度为1 667株/hm2的总蓄积量、总出材量和经济材出材量均超越造林密度为2 500株/hm2的指标。经济效益分析表明,造林密度1 667株/hm2林分的纯收入和净现值最大,比2 500株/hm2林分的提高了1.09倍和1.10倍,而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的效益成本比和内部收益率最高,分别为7.35和30.20%。【结论】初植造林密度1 111和1 667株/hm2较适宜在江西大岗山地区杉木人工林造林中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5.
从离子实时动态转运的角度出发,分析坛紫菜应答低盐胁迫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坛紫菜在正常状态下吸收K+、Na+以维持自身稳态;在低盐胁迫下,坛紫菜藻体的Na+显著外排,以积极应对外界低渗环境,同时,藻体的K+虽然有一定流失,但显著低于高盐胁迫条件下的K+外排幅度,使坛紫菜能够维持较高的K+/Na+,从而保证坛紫菜可以适应盐度5的环境条件。2)加入Na+/H+逆向转运蛋白抑制剂阿米洛利后,并不能显著抑制坛紫菜藻体Na+的外排,表明低盐胁迫下藻体并不是通过质膜质子泵驱动Na+/H+逆向转运蛋白将Na+排出藻体,可能通过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外排Na+至细胞外。3)加入质膜质子泵抑制剂钒酸钠后,藻体K+的流速并没有受钒酸钠影响,初步说明低盐胁迫下坛紫菜K+的流失并不是通过去极化激活的外向通道来完成。这从离子动态的角度证明了低盐胁迫下坛紫菜排钠保钾的方式和应答高盐胁迫时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6.
使用雷达、地面加密观测、探空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研究2009年7月22日0400—2400 UTC的21小时内东北冷涡后部在京津地区连续发生的4次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形态演变和中尺度环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在东北冷涡后部稳定的西北气流背景下, 由于东北冷涡后部对流层中层西北气流中的浅槽、其在对流层低层发展的低槽和低涡以及对流层低层高压脊西北部的西南暖湿气流与冷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导致4次过程中强对流的组织形态各异。第一次过程受冷涡西侧一个浅槽锋生影响, 在河北北部形成西南?东北走向弱对流线, 对流线位于北京北部的对流发展较强, 移动迅速, 发展为超级单体和弓形回波, 其冷池出流和西南暖湿气流辐合形成西北?东南走向的后部增生型组织形态, 横贯京津地区。第二次过程是第一次过程位于北京南部的冷池出流触发, 形成超级单体, 之后受第一次过程冷池向西出流的影响, 产生西南?东北走向的后部增生型对流线。第三次过程发生在第一个浅槽造成对流层低层低涡发展的环境下, 低涡西侧的偏北风与低层高压脊北部的偏南风在冷池上面辐合, 造成多条平行的西北?东南走向的后部增生型对流线, 产生列车效应, 造成天津的强降水。第四次过程由冷涡西南部的又一个浅槽锋生和冷涡在天津北部调整出的切变线共同触发, 两个初始的西南?东北走向对流线合并形成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线状对流, 最后南侧的对流发展为弓形回波。4次过程中出现的弓型回波部分还具有弓箭回波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政策调研的方法,梳理了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下的低碳技术发展形势。研究发现,中国未来面临的减排压力较大,发展低碳技术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受国际经济利益博弈格局的影响,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实际低碳技术转移效果很差,未来也很难实现突破,所以发展自主研发的低碳技术产业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应积极提升低碳技术专利质量、完善研发模式并实现技术的知识产权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8.
海水淡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采用较低热源温度驱动的海水淡化技术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热力压缩海水淡化系统,设计了可在低温热源驱动下工作的蒸汽喷射器。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蒸汽喷射器的工况参数、横截面的面积比和喷嘴类型等对蒸汽喷射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发生温度为40℃、蒸发温度为25℃时,蒸汽喷射器的性能系数(co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可达到3.06;面积比对蒸汽喷射器的COP有较大的影响,而对临界冷凝温度的影响不大;渐缩型喷嘴的性能略优于渐缩渐扩型喷嘴的性能。研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低温热源驱动海水淡化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核电站反应堆堆芯吊篮的振动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的;但其异常振动可能会导致故障甚至事故的发生。掌握核电站堆芯吊篮振动特性能够对核电站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运用中子噪声分析技术,对宁德核电站1号机组多个燃料循环周期内的堆外中子噪声信号的自功率谱、互功率谱和相干、相位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吊篮梁型振动频率和中子噪声信号峰功率均方根值变化趋势。对核电站堆芯吊篮梁型振动特性的研究成果,为堆芯吊篮早期故障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锂离子电池航空运输需求不断增大,而低压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火焰特性研究甚少的现状,设计了60kPa、80kPa、100kPa三种压力下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实验。在常压和低压环境下,对电加热触发的锂离子电池燃烧火焰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燃烧的火焰高度与普通池火不同,锂离子电池燃烧的火焰高度会随着时间而降低。随着压力的降低,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火焰高度和燃烧时长都呈现出降低的趋势。 本文研究可为低压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火行为的研究提供指引和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