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裘山山著《我在天堂等你》一书以五十年前一群进藏女兵所经历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生命历程,展示了她们对理想、事业的执著追求和饱经岁月沧桑的情感经历。文章以白雪梅的生命、情感历程剖析为主,分析了小说中新老三代西藏军人在理想、事业、爱情观念上的巨大差异,揭示老一辈西藏军人的美好心灵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人生的审美灵境作为人之生命活动自由自觉的展开状态及对其意义的诗性领悟,它是人与自身及他者矛盾解决的涵容共生于生存境界.它既寓存日常存在之中,又将人从中提升出来.通达此境界的枢机在于人要有一种既不超乎现实存在之外,又不拘执于现世存在的满足之中;既不凌驾于他者之上,又不随顺于他者操控的自由自觉以至爱人爱物的柔静、创造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3.
四川长尾鹅有长尾和短尾两种体态.其雄鸟还有白色和棕色两种类型.两类雄鸟无年龄上的先后之别,应为遗传多态.  相似文献   
4.
该文概述了广西滨海旅游资源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优势,提出了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5.
关于意大利著名小说《十日谈》的评论、解读不计其数,本文拟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探讨"花园"在小说中的意义。花园在《十日谈》里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供人们进行玩耍、休息、赏花、散心等娱乐活动的场所,而是成为人们享乐、愉悦(灵与欲)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是一个有着浓厚的自然崇拜情结,把"人与自然契合"美妙和谐的生存状态作为最理想的"人生形式"的作家。面对"文明与自然"、"文明与生态"二律背反的现实,在小说创作中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人与自然日益疏离对立、生命本性失落和生命力萎缩等生态病症的"失乐园"景观,流露出深沉的生态危机意识和忧患情怀。  相似文献   
7.
从解构主义视角,结合美国的历史文化,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来解读托妮.莫里森的作品《天堂》,可以看到白人/黑人二元对立以及男人/女人二元对立。结合作者对天堂的解释,可以得出结论:要建立一个不论种族和性别的人人共享的人间天堂,必须重构白人/黑人、男人/女人的关系,即实现白与黑、男与女的融和。  相似文献   
8.
熊坤勇  范宣梅  杨帆  夏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7):10989-10995
本文通过现场勘查、数值模拟、遥感影像解译查流域内地质灾害数目、物源特征和成因机理等。基于无人机测量数据选取Massflow软件中的Voellmy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泥石流10年一遇物源量、流速和堆积范围,根据模拟参数预测50年和100年一遇泥石流特征。模拟结果表明:10年一遇平均速度6.5 m/s,堆积范围0.103 km2,实际堆积面积0.096 km2。研究结论:流域下伏地层岩石破碎,容易形成松散堆积体,表层松散颗粒极易被雨水带入沟域内形成泥石流;河流改道致使沟谷对岸岸坡坡脚受泥石流侵蚀现象严重,岸坡整体稳定性下降可能性增大,局部有崩滑现象,严重威胁对岸301省道的通行安全。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借用“解构主义”的双重读法解读顾城的诗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从显层结构看,顾城用幻想和任性营造了一座灿烂和谐、至纯至美的天国花园,暗含于诗歌文本的潜在结构则建构了一座孤独、绝望与死亡的墓园,这两种意义结构都是真实的,然而却处于对立和冲突的位置。“潜在结构”并没有加深“显在结构”的意义,而是威胁和消解了“显在结构”的存在,造就了天国花园的坍塌。  相似文献   
10.
作家福克纳的创作深受《圣经》的影响,在小说《喧哗与骚动》中,作家从表层到深层借用了《旧约》中伊甸园的神话模式,成功塑造了凯蒂、小昆丁两位悲剧女性。通过她们的堕落之路,照彰了无爱滋润的现代伊甸园的精神荒原本质,揭示了种植园文明和资本主义金钱文明对人性的摧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