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54篇
系统科学   95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7篇
综合类   1524篇
  2025年   3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轨道交通成网运行背景下,简单的线路形态和交路组织已难以满足多样化的乘客出行需求;为应对复杂方向上客流出行带来的交通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问题,文中借鉴既有对Y型线的研究,提出了一般树型线的轨道交通线路形式,并参照实际运营的线路案例将其分为直径型和半径型两种类型。首先,设计了一般树型线的线路拓扑形态,并以发车频率为决策变量,以乘客出行时间与企业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乘客在不同交路列车之间的分配问题,构建了一般树型线条件下的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然后设计了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求解,并以巴黎RER A线为例对模型与算法进行了验证;最后,将优化方案与分线运营的方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算法可求得开行方案的帕累托前沿解,乘客出行时间与企业运营成本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得到的优化方案与分线方案相比,在乘客出行时间和企业运营成本方面都有显著的减少,可使乘客候车时间减少1.76%~12.90%、乘客换乘时间减少33.63%~34.98%,列车总走行里程减少7.69%~21.67%,上线车底数减少9~19列。  相似文献   
2.
对卫星电视接收系统的性能和指标进行了分析和估算,为建设卫星地面接收站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并详细介绍了数字卫星电视节目的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和数值方法研究水下管口附近脉动气泡溃灭及射流特性.在实验方面,采用电火花放电技术产生厘米级脉动气泡,并利用高速摄影捕捉气泡的瞬态动力学行为;在数值方面,采用基于势流理论的边界积分方法模拟气泡与管壁的耦合作用.实验发现,脉动气泡在管口附近溃灭过程中会产生指向管内的射流,进而威胁水中管道设备的结构安全,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现象吻合良好.通过对气泡距管口距离与管口半径之比γ和气泡的最大半径与管口半径之比λ两个无量纲参数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当γ≤1.5时,气泡溃灭阶段只会产生指向管内的射流,当γ>1.5时,气泡产生指向管内射流的趋势随λ的增加而增加;总体而言,气泡产生向下射流的速度随λ的增加而增加,随γ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γ<0时,射流速度随λ和γ的变化很小,但射流宽度随两者的增加而增加;当γ>0时,射流速度随γ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研究结论为水下管口附近气泡溃灭的动力学行为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过江隧道复杂坡段地况对列车运行特性的影响,为运行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武汉轨道交通二号线过江隧道两列车辆在长大坡道上动力学模型,展开两列车辆同轨道运行工况下正常运行和不同动力故障时相对运动的动态仿真,并基于Simulink/Virtual Reality Toolbox对两列车相对运动实现可视化.该分析揭示了隧道内复杂坡段对列车最大运行车速和发车间隔的影响,有效指导过江隧道复杂坡断列车运行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在ATP系统现场投入运行之前对其进行功能级测试的检测仪器,它不仅可以在实验室中使用,还可拿到现场进行测试。并详细阐述了该仪器的系统组成、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及其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6.
    
The kinematics and hydrodynamics of the escape response of yellow catfish (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 is investigated.It is observed from digital high-speed camera that all the escape response of yellow catfish is a C-type fast-star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shape of the fish body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contraction of the lateral musculatu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ss center movement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audal fin, the fast-start proces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in stage one the fish body rotates rapidly around its mass center and in stage two the fish begins moving straightly. Theoretically, the Weihs' model is employed to obtain the forces, moments and turning angular accelerations acting on the fish during the escape response. 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Furthermore, muscle strain at different locations along the body is calculated. At last, the dyna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escape response is explained.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列车底部流场结构,进一步减低高速列车的气动阻力,基于底部导流的思想,设计了一种列车底部转向架舱前后位置布置、截面为三角形的导流板并开展其气动减阻特性研究.以300 km/h的速度明线运行的三车编组CRH380B型高速列车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对4种典型的导流板安装位置进行探讨,并选择减阻效果最好的导流板安装位置,分别探究了5种角度和5种高度的不同组合下的导流板减阻特性差异,对比了安装导流板前后车体、转向架以及转向架舱上的阻力变化情况、压力分布变化情况以及转向架区域的流场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仅在各转向架舱前双向开行的来流方向安装导流板时的减阻效果最佳;安装导流板后,车体、转向架舱上的气动阻力虽有所增加,但转向架上的阻力明显减少,转向架区域流速降低,前后压差减小,底部流场显著改善.同时发现,15°、100 mm组合的导流板减阻效果最佳,三车减阻率达7.08%.数值仿真证明了底部导流板能有效减小列车运行阻力.  相似文献   
8.
Applying high-speed machining technology in shop floor has many benefits, such as manufacturing more accurate parts with better surface finishes. The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machining parameters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speed machining technology. The case-based reasoning is used in the developing of high-speed machining database to overcome the shortage of available high-speed cutting parameters in machining data handbooks and shop floors. The high-speed machining data...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铁列车速度不断提升,列车高速通过隧道风井(缓冲结构)时隧道内交变压力显著增加,会对列车内乘客造成严重影响。本文采用滑移网格方法,通过模拟地铁列车由车站开始加速并以最大速度通过隧道风井缓冲结构过程的气动性能,分析风井缓冲结构的参数对隧道内交变压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表面压力数值计算结果与实车试验结果较吻合。风井缓冲结构可以有效减小列车通过风井时的压力变化幅值,风井前缓冲结构对列车通过时的压力变化率影响较大,而对列车压力变化幅值影响较小,风井后缓冲结构可以有效减缓列车通过风井过程的压力突变。随着缓冲结构横截面积增大,列车通过风井时的压力变化幅值呈减小趋势,但不同缓冲结构下列车表面压力差异较小。当缓冲结构总长度一定时,随着风井后缓冲结构长度增加,列车表面压力变化幅值呈减小趋势;当风井后缓冲结构的长度由0 m增加至 50 m时,头车表面压力幅值减小21.5%。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中,“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辩证关系已非常清楚;在语文教学中,“授人以渔”应运用几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