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7篇
综合类   39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了判断化学需氧量(COD)滴定终点的新方法——光度滴定法,分析比较了光度滴定法和现有国标法的区别。试验结果表明:滴定终点红褐色溶液最佳吸收可见光波长是510 nm;滴定反应速度不影响光度滴定终点的确定;光度滴定曲线能够较好地确定滴定终点;实际水样测定中,国标法和光度滴定法的滴定终点判断误差分别为1.12%和0.84%;光度滴定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0%,与国标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光度滴定法以光学的角度判断COD的滴定终点,避免了国标法的视觉判断误差,为未来检测仪器的全自动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北仑河口水交换能力及物质输运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随着入海污染物的不断增加,北仑河口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对其水交换能力和物质输运特征进行研究尤为重要。【方法】基于COD调查结果,应用ECOMSED模型模拟北仑河口海域的水交换能力以及夏季与冬季的COD输运特征。【结果】北仑河口海域的水交换半周期为4.5d,水体交换80%的时间约为29d。北仑河口海域夏季两侧的COD浓度比冬季高0.4mg/L,冬季中央区域COD浓度则比夏季高,这一方面与夏季较强的羽状流引起的较强水交换有关,另一方面与该区域冬季存在气旋式涡旋有关。【结论】北仑河口海域的羽状流及环流结构对污染物浓度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用Fenton试剂处理磺胺甲恶唑废水,以测定COD值为主要指标,研究了Fe2+的投加量、H2O2投加量、p H值、H2O2投加次数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磺胺甲恶唑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COD质量浓度为1 166.6mg/L的磺胺甲恶唑模拟制药废水,当Fe2+的投加量为0.2 mol/L,H2O2投加量1.0 mol/L,p H值为3,H2O2投加次数4次,反应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最大,为88.9%.说明Fenton高级氧化体系对此类难以生物降解的抗生素制药废水处理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降流式厌氧污泥床(DASB)对脱墨废水降解特性的影响,采用DASB反应器对某造纸厂的脱墨废水进行厌氧处理。考察了脱墨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质量浓度、COD去除率、pH值和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值的变化,以及厌氧污泥的特性。结果表明,DASB反应器在处理脱墨废水的启动阶段,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62%左右,启动效果较好;在负荷运行阶段,COD的平均去除率较高;在进水中投放NaHCO3可调整反应器的酸化现象,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各个格室的MLSS有缓慢增加的趋势,最终处于稳定状态。通过此试验,明晰了DASB反应器在环境温度条件下的启动过程,从而更好地进行反应器的运行控制,实现运行过程优化,并且为DASB反应器处理有机废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初期雨水污染是雨水径流污染的主要贡献者。以粉煤灰和改性后的粉煤灰(MFA)为对象,研究其作为吸附剂时不同投加量、吸附时间、pH等条件下对初期雨水中总磷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的影响,确定最佳吸附条件,并对吸附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建立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MFA吸附效果明显提高,100 mL初期雨水中MFA投加量1.5 g、pH=8、吸附时间40 min时,对总磷的吸附效率可达93.83%;投加量1.0 g、pH=6,吸附时间40 min时,对COD的吸附效率可达77.66%。MFA吸附总磷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COD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在新型人工湿地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中(CW-MFC)中,以葡萄糖为对照组,研究梧桐浸泡液作为活性艳红(X-3B)共基质以实现其脱色的可行性,并从梧桐浸泡液初始浓度以及内筒植物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探讨以梧桐浸泡液为共基质条件下系统最佳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天时,梧桐组最高脱色率为97%,与葡萄糖组相差无几;且当梧桐组中X-3B进水浓度为150mg/L,梧桐浸泡液COD浓度为130mg/L时,脱色效果最佳,达到97%。COD去除方面,外筒(CW系统)的串联,在进一步去除内筒出水中脱色副产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进水中梧桐浸泡液COD浓度的增加效果更佳,且COD去除率最高为22%。以梧桐浸泡液为共基质的系统,其电压输出值为0.275V左右,且内筒有植物系统电压高于无植物。  相似文献   
7.
活性污泥絮体的微环境被认为是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SND)发生的机理之一,而适宜的絮体尺寸有利于SND的发生。以人工调配的低碳氮比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其对活性污泥絮体尺寸分布的影响,分析了絮体尺寸分布与SND效率之间的关系。低COD/N条件(1.05、1.98、2.95和3.94)分别通过控制进水水质组成实现。结果表明,大于10μm的絮体大小分布符合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的粒度分布。整体看来,低COD/N比进水与污泥絮体粒径分布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但是,在COD/N 1.98~3.94范围内,絮体尺寸随着COD/N增加,从117.04μm升高到181.35μm;相应地,SND效率从40.84%上升至94.72%。与COD/N比1.05相比,絮体粒径的分布更加的稳定,有更小的标准偏差,具有更加一致的log-normal分布函数形状。  相似文献   
8.
以钛涂铱钌(Ti/RuO2-IrO2)平板为阳极、石墨板为阴极,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对土霉素废水二级处理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电解条件:电流密度为0.10A/cm2、极板间距为2cm、电解质(Na2SO4)浓度为0.3mol/L和不调整废水pH值,在进水ρ(COD)=264.32mg/L时,电解60min后出水ρ(COD)120.00mg/L,COD去除率可达60%以上。在最佳电解条件下,COD去除动力学方程为ln(c0/ct)=0.012 9t-0.001 7,其相关系数R2=0.997 5,近似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对沸石、酸改性沸石、聚合氯化铝(PAC)改性后的沸石、沸石负载接枝改性壳聚糖复合净水剂进行COD去除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沸石负载改性壳聚糖复合净水剂对COD有较高的去除率,对于COD浓度为400 mg·L-1的污水,在温度为25℃的条件下,经2 h搅拌接触,COD浓度可降至78 mg·L-1,去除率可达81%.SEM结果表明:壳聚糖部分包覆在沸石上,沸石负载接枝改性壳聚糖复合净水剂对COD的去除机理是复合净水剂表面(及内部孔隙)吸附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对于普通自来水厂,只需将快滤池中常用的石英砂部分替换成沸石负载接枝改性壳聚糖复合净水剂即可有效去除水中的COD.  相似文献   
10.
任百祥 《松辽学刊》2014,(1):102-104,107
论文采用超声与Fenton高级氧化技术联合处理啤酒废水,同时考察了影响啤酒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因素.当功率为200 W,超声波频率为45 kHz,初始pH值为2,超声时间为20 min,H2O2浓度为70 mmol/L,FeSO4浓度为7 mmol/L时,啤酒废水COD去除率达到8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