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4篇 |
免费 | 374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9篇 |
丛书文集 | 53篇 |
教育与普及 | 67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篇 |
现状及发展 | 10篇 |
综合类 | 26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52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102篇 |
2013年 | 69篇 |
2012年 | 103篇 |
2011年 | 105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134篇 |
2008年 | 143篇 |
2007年 | 164篇 |
2006年 | 146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127篇 |
2003年 | 114篇 |
2002年 | 96篇 |
2001年 | 92篇 |
2000年 | 75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34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41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船舶甲板开口边缘受拉的Ⅰ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并探索焦散线方法在船舶结构中的应用,采用透射焦散线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模拟一般散货船带舱口的上甲板,制作了带孔有机玻璃透明试件,并采用加热法开出孔边裂纹.在数字焦散线实验系统中进行实验,获得了清晰的全场焦散线数字图象.应用焦散线图象自动处理程序精确地测出焦散线的最大直径以计算应力强度因子,并对裂纹尖端初始焦散线引起的实验误差作了处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十分接近,表明船舶甲板开口边缘受拉的Ⅰ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与甲板中的总纵拉力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泵送混凝土因本身的工艺特点及施工工艺等因素造成裂缝普遍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结构的抗渗和耐久性能,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文章根据工程应用实践及国家现行施工规范要求,对泵送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并对混凝土固结过程中其内部及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基于上述分析,文章从防和放两个角度,分别从原材料的选用和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两方面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措施,并对裂缝的处理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基层的设计、试验、施工等各个环节的控制,提高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强度,控制其裂缝的产生,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6.
应力法下料的脆性断裂设计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简要介绍裂纹技术及断裂设计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应力法断料的概念及特点,确定了地低应力脆断的敏感性应力状态和最佳预荷方式,以表征切口尖端附近应力场强的无量纲因子n(a/b)为基础,通过实验和数值计算得出包括切口尖端半径、切口深度和切口张角在内的适宜切口参数,从而为应力法下料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7.
以沥青砂浆材料为例,通过薄板的蠕变断裂及单轴拉伸蠕变的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推求出沥青砂浆在不同温度下的断裂特性参数Γ和σmI1。 相似文献
8.
段滋华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1990,(2)
本文针对压力容器接管部位高应变区的特点,试用一种双面开键形槽的三点弯曲试件模拟其特征,其中以弹塑性断裂参量CTOD(δ)作为控制该区内裂纹疲劳扩展的主要参量,并采用双引伸计法动态测量CTOD.试验结果表明:在循环载荷作用下,高应变区在亚临界裂纹扩展范围内,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在双对数坐标上与裂纹尖端的张开位移△CTOD(△δ)呈线性关系:△CTOD可以作为控制高应变区应力循环和应变循环条件下,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力学参量,且与(da)/(dN)呈Paris定律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对12CrNi3A 钢在冲击和非冲击疲劳栽荷下的过载裂纹扩展延迟效应研究表明:过载对随后裂纹扩展的影响不仅取决于过载力作用下的裂尖塑变,还取决于随后基载力作用下的裂尖塑变.过载对随后裂纹扩展的影响存在两个互为矛盾的方面:一是裂尖塑变损伤促进裂纹扩展;另一是产生残余压应力场和闭合效应延缓裂纹扩展,两方面共同作用结果才能最终决定对随后裂纹扩展的影响.实验结果还表明,冲击疲劳载荷下的过载延迟效应与过载力的冲击速度有关,相同条件下,冲击疲劳载荷下的延迟期 Nd 高于非冲击疲劳载荷;各种因素对过载延迟的影响程度在两种载荷制度下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裂纹扩展的缺陷评定方法,越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美国EPRI提出的“裂纹 推力图”方法,虽然准确合理,但方法偏于繁复,尚难于向工程界推广。清华大学力学 研究所曾先后提出几种评定方法,以期使评定过程得以简化。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 “相容应力增量”法作为优化方法,它将使全部评定过程大为简化,从而为扩展裂纹的 缺陷评定方法向工程界推广创造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