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48篇
综合类   26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study addressed the effects of Yb3+ on voltage-gated sodium currents in rat hippocampal neurons using the whole-cell patch-clamp technique. Voltage-clamp recordings in single neurons were filtered and stored in a computer. Yb3+ increased the amplitude of sodium currents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and voltage-dependent man- ner. The 50 % enhancement concentration of Yb3+ on sodium currents was about 8.97 μmol/L, which was dif- ferent from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Yb3+ on potassium current. The analysis on the activation and inactivation kinetics of Na+ current showed that 100 μmol/L Yb3+ did not change the process of activation and inactivation. In addition, the times reaching the peak of current (t) and inactivated time constant (τ) were voltage dependent. 100 μmol/L Yb3+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the time to peak at -70 and -80 mV. The effect disappeared at the positive direction of -70 mV. Furthermore, Yb3+ decreased r val- ues to more positive values than -80 mV. In total, Yb3+ did not change the process of activation, but impelled inacti- vated process. Yb3+ mainly increased the Na+ current through changing its conductance. It might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that Yb3+ affected the hippocampal neurons.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完整的昆明小鼠动脉环(Willis环)形态结构。方法选用昆明小鼠利用灌注技术经左心室往脑血管内灌注填充塑化剂约2 mL,去骨取脑,观察Willis环结构。结果该方法使复杂的小鼠脑血管及Willis环立体清晰的显露出来。结论我们采用灌注技术显示小鼠脑血管动脉环的形态结构,对小鼠脑血管的模型制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16例患者(17瘤)A1段动脉瘤介入治疗结果、临床结局及技术要点.方法应用微弹簧圈行血管内介入治疗A1段动脉瘤.结果 16例患者成功介入栓塞,有3例患者出现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其中,包括1例栓塞过程中弹簧圈致使动脉瘤穿孔,但未现出血,2例患者出现血栓.随访期间未见动脉瘤复发及颅内出血.结论血管内介入弹簧圈栓塞A1段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均明显增高,FIB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面积,改善凝血指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大鼠脑组织不同时间病理学改变情况.方法随机选取66只成年Wistat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n=6)、观察1组(脑缺血组,n=24)、观察2组(脑缺血再灌注组,n=36).采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后HE染色,并分别采用TUNEL法和电镜观察大鼠缺血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情况和细胞凋亡形态的变化.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后0~63 h时其神经功能损伤最为严重,伴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能得到轻微缓解和改善,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明显好转,之后再次出现加重的趋势.研究发现:再灌注后神经元会出现凋亡,TUNEL阳性细胞集中在灌注后病灶中心的边缘区域以及皮层区.结论线栓法制备动物脑组织缺血灌注模型能有效用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的临床分析,局灶区的神经元以凋亡、坏死为主,其中轻度脑缺血主要以神经凋亡为主,中重度缺血主要以坏死为主.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的以修正的朗伯-比尔定律(modified Lambert-Beer law,MLBL)为理论模型的光学拓扑方法存在量化度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拟合算法的时域光学拓扑成像方法.该方法利用时域扩散方程在半无限空间条件下的解析解和测量曲线实现最佳匹配以计算相邻的源点与探测点之间的待测组织吸收系数变化值.对该时域光学拓扑成像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验证,并以基于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time-correlated single photon counting,TCSPC)技术的多通道时间分辨测量系统为平台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最小二乘拟合算法总体上优于传统的基于经验值光程的MLBL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室型脑囊虫病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年9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7例脑室型脑囊虫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例行侧脑室脑囊虫摘除术,9例行第四脑室脑囊虫摘除术,2例行侧脑室脑室镜脑囊虫取出术,2例第三脑室囊虫行药物驱虫保守治疗,术后进行脱水和抗囊虫治疗。结果:15例患者手术治疗均获成功,所有患者术后颅内高压症状均缓解,随访3个月~24个月未发现新的神经损害症状。2例无颅内高压患者行药物驱囊虫保守治疗,症状得到改善。结论:MRI对脑室型脑囊虫病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外科手术治疗是脑室型脑囊虫病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款用于视皮层视觉修复的基于FPGA的多通道视皮层刺激器。该刺激器由FPGA和外围电压/电流转换电路两部分组成。FPGA内部包括刺激脉冲发生器和多个多路选择器:刺激脉冲发生器产生各种形式的脉冲序列信号;多路选择器作为控制端实现对信号的选择,每一通道对应一个多路选择器,增加多路选择器即可实现通道的增加。FPGA输出的电压信号通过外围电压/电流转换电路,转换为电流信号后传入电极阵列。采用Altera公司Cyclone系列EP1C6型FPGA制作了四通道实验样机进行动物实验。采用猫作为实验对象,在猫的视皮层硬脑膜外左右两侧植入微电极,左侧接入刺激信号,右侧记录脑电,实验结果显示,视皮层能够响应来自对硬脑膜的电刺激,验证了所设计的刺激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具有无需开颅、缺血时间可控、梗塞部位较明确等优点,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用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我们对常用的线栓法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文介绍我们对复制该模型的要点及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中场强机MRI弥散加权像(DWI)用于诊断超急性期脑硬塞的价值。方法:8例发病时间在4-6h内的超急性期脑梗塞者接受了DWI检查,分析其图像特征及病灶检出率,所有患者同时进行了CT平扫与MR常规序列检查,并此后3d-1周内完成复查,作为影像学对比。结果:8例中通过DWI检出发病4-6h超急性期大脑中动脉梗塞4例,右背侧后丘脑伴同侧枕叶梗塞1例,双枕顶叶深部梗塞1例,脑干梗塞1例,左侧小脑半球梗塞1例,并通过随诊检查得以证实,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同期MRI常规序列检出右侧大脑中动脉梗塞1例,另有1例不能确定诊断;同组中,CT未能检出该病灶。三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DWI在超急性期脑梗塞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是超急性期脑梗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