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40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添加外源氨基酸对侧孢短芽孢杆菌S62-9(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 S62-9, BL)分泌抗菌肽Brevilaterin的影响,以BL发酵液的抗菌活性和Brevilaterin的组分变化为指标,分别采用琼脂扩散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L-缬氨酸、L-甲硫氨酸和2-氧代-3-甲基丁酸均能提高发酵液抗菌活性,抑菌直径最高可增加18.08%。添加外源氨基酸还能改变Brevilaterin的组分构成。添加L-甲硫氨酸后发酵液中只有抗菌肽组分Brevilaterin B和C,且二者间的相对比例发生反转;而添加L-缬氨酸或2-氧代-3-甲基丁酸还能促进BL分泌多种新组分。添加外源氨基酸能有效提高发酵液抗菌活性并改变抗菌肽的组分构成,研究结果旨在为人工调控微生物合成新型、高效的抗菌肽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催化剂,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为脱水剂,琥珀酸(Sa)为连接臂,通过酯化和酰胺化反应将姜黄素接枝到L-精氨酸分子上,获得新型L-精氨酸基姜黄素(Cur-Sa-Arg)衍生物,产物经UV-Vis、FT-IR、1H NMR和DSC表征,证明已成功合成.与姜黄素相比,Cur-Sa-Arg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约3 000倍,达到30.1 μg/mL;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鼠沙门氏菌(Salmonella ratus)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IC50降低3~6倍,对革兰氏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抑菌IC50降低2倍.结果表明,Cur-Sa-Arg可极大改善姜黄素水中溶解度,并且具有更优的抗菌性.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探究海洋新型天然微生物资源,本研究以广西北部湾局部海域海洋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纯培养分离方法分析海洋沉积物样品中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利用双层琼脂扩散法检测纯培养菌株的抗菌活性,通过PCR扩增法筛选基因组中含有7种功能基因的阳性菌株。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海洋沉积物中检测到1407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物种丰度最高,其次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纯培养分离纯化鉴定出278株菌,分布在3门5纲16目24科31属,其中YIM 150853为1个潜在新分离单元。生物活性评估实验表明,76.34%的纯培养菌株至少对1种指示菌有抑制作用,其中链霉菌YIM 150601、YIM 150634抑菌谱广、抑菌活性强,放线菌的功能基因检出率高于非放线菌。广西北部湾局部海域海洋沉积物中蕴藏着丰富的细菌资源,纯培养菌株具有抗菌及合成生物活性产物的潜力,是开发新型天然产物的新菌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取采用Krackow及Kessler两种缝合法并联合抗菌薇乔缝线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比较和评判两种缝合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32例,根据手术缝合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Krackow缝合法组(18例)及Kessler缝合法组(14例),分别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采用相同方法进行功能锻炼,根据Arner-Lindholm标准对随访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1)两种缝合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Krackow缝合法患者疗效优秀率和总体优良率分别为72.2%和100%,Kessler缝合法分别为57.1%和92.8%,两组疗效优秀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Krackow缝合法和Kessler缝合法患者总体满意率分别为94.4%和71.4%,二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rackow缝合法联合抗菌薇乔缝线对于手术治疗闭合性跟腱断裂疗效更加确切,其术后患者满意度、临床疗效优秀率等方面明显优于Kessler缝合法.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白黄链霉菌TD-1菌株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灰霉孢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双皿对扣法测定VOCs对灰霉孢菌的抑菌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VOCs对灰霉孢菌菌丝体的影响,利用GC/MS技术对VOCs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作用5d后,6.0g TD-1菌株麦麸培养物产生的VOCs对灰霉孢菌的抑菌率为66.67%,灰霉孢菌的产孢量(3.9×106个/cm2)较空白组(5.9×107个/cm2)显著降低(p<0.01),且菌丝形态异常、表面粗糙,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增强。TD-1菌株VOCs由63种组分组成,其中2-甲基异冰片(13.52%)和1,4-二甲基金刚烷(14.08%)的相对含量较高。白黄链霉菌TD-1菌株产生的VOCs对灰霉孢菌良好的抑制作用为将其开发成生物熏蒸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硝酸银与抗生素治疗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皮肤创面感染的效果。方法实验分为3个大组,首先建立动物创伤模型,使创面分别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混合感染两种菌,然后每组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银及抗生素进行治疗,记录感染创面结痂时间及愈合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对皮肤创面细菌感染,硝酸银可以起到和抗生素同样的治疗效果,且对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同样有效。结论本实验证实了硝酸银在体内的杀菌作用及广谱抗菌性,随着银粒子及银离子在医疗上的作用被重新认识,在临床中可以将硝酸银与抗生素复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杀菌和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AgNO_3和Cu(CH_3COO)_2·H_2O为前驱体,PVP为分散剂,分别以乙醇和乙二醇为还原剂,采用微波加热法制备Ag/Cu双金属纳米粒子,利用XRD、TEM、XPS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并分析反应温度、n(Ag~+)∶n(Cu~(2+))等因素对Ag/Cu双金属纳米粒子微观形貌及抗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二醇为还原剂,当反应温度为169℃、n(Ag~+)∶n(Cu~(2+))为4∶1时,所制Ag/Cu双金属纳米粒子粒径小且分散均匀,粒子粒径在20~60nm范围内,并呈现出各种多面体结构,其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氯化铜、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和2,6-吡啶二羧酸为原料,制备了一个新型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差热分析、光电子能谱分析及TEM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可能是Na[Cu(PMBP)(PDA)].抗菌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一定的抑制作用.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方式,结果表明:配合物可能是以插入模式与DNA结合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二烃基二氯化锡和新制的N-(5-氯亚水杨醛基)-L-异亮氨酸反应合成了三个新的二烃基锡N-(5-氯亚水杨醛基)-L-异亮氨酸酯,R2Sn[2-O-5-C lC6H3CH=NCH(s-Bu)COO](R=Ph,1;c-C6H11,2;n-Bu,3),通过元素分析、IR、1H NMR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征了其结构.化合物1属单斜晶系,P21空间群,中心锡原子具有畸变的三角双锥构型,与三齿配体形成了五元和六元两个螯合环.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合成的三种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微波辐射技术,以橙皮素和芳酰肼为原料设计合成3种橙皮素芳酰腙类化合物,应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抑菌活性实验表明,合成的3种橙皮素芳酰腙类化合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与橙皮素相比均有较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