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7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111篇
系统科学   40篇
丛书文集   55篇
教育与普及   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3857篇
自然研究   1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261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充分利用露头、岩芯、岩屑等原始样品,通过薄片观察、物性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同位素分析等实验方法,结合测井资料、地震剖面解释等进行研究,从碳酸盐岩源岩气地球化学评价参数和指标厘定入手,以南川区带高产稳产气藏为实例,深入解剖四川盆地茅口组一段碳酸盐岩源岩的岩矿、物性、电性、含气性及生烃潜力,探讨了表生沉积环境、早期成岩作用等因素对碳酸盐岩源岩气储层的影响,尤其是富镁黏土矿物黑滑石在碳酸盐岩中有机质富集、碳酸盐岩气成生和聚集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明确气藏高产稳产的主控因素,落实“甜点段”的特征和分布,指明了该领域勘探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综合岩石学特征、砂岩碎屑组分特征、重矿物组合特征和锆石U-Pb年代学特征, 探讨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沙一段的沉积特征和物源演化过程。结果表明, 车排子凸起存在南北双物源体系, 沙一段以粗碎屑沉积为主。在一砂组沉积阶段, 扎依尔山为北部物源区, 发育小规模扇三角洲沉积; 中天山及北天山造山带为南部物源区, 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在二砂组沉积阶段, 中天山供给减弱, 北天山供给加强, 盆地水体加深, 南部辫状河三角洲前端分布小型滨浅湖滩坝。南部物源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影响, 天山在新生代中新世中期经历强烈的挤压和抬升过程, 造成北天山隆升, 为车排子凸起提供物源。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游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过程可能导致的经济、社会及生态风险,将影响该区域甚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其土地利用转型的风险评估方法至关重要。该文设计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框架的土地利用转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熵权的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评价了土地利用转型的风险,应用障碍度分析法识别土地利用转型风险因子,分析了1990—2015年长江中游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的经济、社会与生态风险的分布状态与变化趋势,完成对各时期区域土地利用转型风险的风险因子识别,为提高长江中游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的影响研究效率,推进土地利用转型的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长江浦口段江滩复绿工程对河道行洪的影响,基于MIKE21 FM建立工程区段二维水动力模型,采用Moghadam淹没植被明渠糙率公式模拟植被阻水作用,研究植被对滩面糙率的改变及对行洪阻力的影响。选取水位和流速为观测指标,分析复绿前后滩地、主槽水面线变化和流速分布变化,研究不同流量条件下,植被带对行洪影响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江滩复绿后,河段上游水位壅高,滩地流速减小,主槽流速增大;滩面淹没水深小于临界水深(1.3m)时,上游壅高随流量增大而增大;滩面淹没水深大于临界水深时,上游壅高随流量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2019年10月25日,国务院批复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正式进入施工期。从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和环境问题治理3个主要的维度,构建了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对长三角地区的绿色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重点对标分析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绿色发展水平。为示范区长远更快更好的发展提出了6点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议:建立政府间的工作协调机制;统一环境管理标准,加强信息共享;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发展;建立产业转移利益诱导机制;通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探索可持续的生态保护机制;加大推进技术进步的力度,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相似文献   
6.
深圳河河口近10年典型污染物通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8—2017年连续水文观测数据和逐月水质监测数据, 采用LOADEST模型模拟估算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净通量, 得到深圳河河口近10年主要污染物通量的变化规律。结合降水和流域内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 分析影响污染物通量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得到以下结论。1) 2008—2017年深圳河河口断面各污染物入湾净通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总体水质情况有所好转, 但仍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V类水目标要求。2) 2008—2017年各污染物净通量的季节性差异逐年变小。3) COD净通量与降雨量的相关性较强, 说明其污染来源多为非点源; 总氮、氨氮和总磷净通量与降水量的相关性相对较弱, 说明其污染来源多为点源。4) 污染物净通量与污水处理量明显负相关, 说明提高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和污水出水水质有助于河流水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白龙江流域是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和高发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泥石流灾害。为探讨物源对泥石流的影响,对流域内泥石流物源数量、类型、分布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分析,进而研究了物源转化泥石流的方式。在分析泥石流物源发育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确定性模型与灰色关联组合方法,筛选出物源敏感性、坡面侵蚀程度、沟床比降、沟壑密度四个因子,运用AHP模型进行区域泥石流易发性区划。得出以下认识:(1)白龙江流域泥石流物源分为重力侵蚀堆积型、坡面侵蚀汇集型、沟道侵蚀堆积型和弃渣侵蚀堆积型。其中物源量最多的为重力侵蚀堆积型,分布面积最广的是坡面侵蚀汇集型;(2)泥石流的物源多分布于坡度在15°~45°范围内的斜坡上,1 000~2 500 m的高程范围内,距离断裂500 m范围内,且物源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较好的负相关性;(3)流域内物源转化为泥石流的方式主要有崩落冲刷拉槽型、集中堵塞溃决型、沟道揭底铲刮型、坡面径流侵蚀溜滑型;(4)白龙江流域泥石流高易发区位于物源分布密集区,即泥石流流域中下游两岸。  相似文献   
8.
储层孔隙对页岩气赋存状态和流动机制具有关键控制作用。页岩孔隙演化模式研究能够深化页岩成储机理的认识,但目前相关研究仍然薄弱。以鄂尔多斯延长组陆相低熟页岩(镜质体反射率R_o=0.73%)为研究对象,开展热模拟实验,结合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分析、低压氮气吸附、高压压汞(mercury intrusion capillary pressure, MICP)测试,分析不同成熟度页岩的孔隙特征,深入探讨陆相页岩孔隙演化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热演化程度升高,页岩孔隙经历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孔隙演化受控于有机质生烃、矿物转化和压实作用。有机质生烃能大幅促进总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的增加,矿物转化能促进溶蚀孔和微裂隙的形成,压实作用对中孔和宏孔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的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陆相页岩孔隙演化模式:0.73%R_o≤1.37%,有机质大量生烃,孔隙比表面积和体积快速增加;1.37%R_o≤3.84%,由于压实作用及铁方解石充填孔隙,孔隙比表面积和体积减小;R_o3.48%,有机质的芳构化堵塞微孔,孔隙之间的合并使得中孔和大孔体积增加。  相似文献   
9.
In this paper, influences on th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the reservoir architecture and the fluid flow pattern caused by hydraulic fracturing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fluid f...  相似文献   
10.
河口、近岸物质的输运时间尺度是将海洋物理过程与生态过程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了水体内物质更新速率。为有效控制北仑河口及其临近海域环境污染和促进海岸线资源的合理开发,开展近岸物质输运的时间尺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目的,本文建立了平面二维高分辨率物质输运数学模型,对北仑河口至珍珠湾海域滞留时间的空间变化及其对于径流、潮差、地形等因素的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北仑河口外部海域,滞留时间一般不超过20h,在口门附近,在不同的径流量、潮差的情况下,滞留时间变幅较大,约为30~200h;在珍珠湾海域,滞留时间的空间及随潮差的变化亦很大,珍珠湾内的Z1区域最大可达413.7h,湾口处的Z4区域,最小仅为3.5h。在空间上,北仑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滞留时间在纵向上的变化呈现明显的自口门向外海逐渐减小的趋势,减小的幅度逐渐变小,说明径流的影响逐渐减小,在横向上滞留时间自深槽向浅滩逐渐增大。珍珠湾海湾边缘的浅水区,滞留时间明显大于深水区域的滞留时间。北仑河口区域滞留时间与径流量呈现明显的二次函数或线性函数关系,径流的影响向外海逐渐减弱,在深槽处大于浅滩处。滞留时间随潮差的增大而减小,变幅在口门处大于外海。北仑河口滞留时间主要受潮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