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城市近郊小城镇旅游的发展--以扬州太安镇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城市近郊小城镇旅游的发展,本文以扬州太安镇为例,对近郊小城镇旅游发展条件、开发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京江画派与京口隐逸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京江画派是清朝中叶活跃于镇江的画家群体,多以本邑自然山水为取法对象,画风直接宋元,但影响囿于本邑而不远播,在画史上被定位为地方小画派.由于地理、历史、宗教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京口在历史上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隐逸文化.作为当时京江文坛领袖的王文治笃信佛教,而京江画派的主要画家或是其挚友,或为其门生,皆受其影响崇尚隐逸,这也是京江画派影响不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绿化模式的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扬州古运河风光带不同绿化模式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春季(春末夏初)各模式林地的噪音和空气含尘量均有极显著或显著的差异,减噪效应和减尘效应从强到弱依次均为模式绿化群落、模式区内草坪、对照(模式区旁硬质园路)。生态环保型模式群落、生态保健型群落与生态景观型群落的噪音分别比对照减少12.63%~20.20%,9.22%~14.59%,8.86%~9.71%;空气含尘量分别比对照减少了63.65%,55.00%和54.68%,比草坪减少36.40%,19.19%和5.12%。扬州琼花(木本)群落也有明显的减噪效应,该群落内噪音分别比对照(硬质园路)与草坪(模式区内)减少14.13%和4.00%。 相似文献
4.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不可估量。以扬州市为例, 在ArcGIS 9.2支持下,借助于2005年SPOT 5遥感影像数据,引入景观巧合概率指数(LCP)、整体连通性指数(IIC)、可能连通性指数(PC)和重要值等评价指数,对研究区内的绿地斑块等级、连通性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连通距离设置为500 m时, LCP、IIC和PC所反映的斑块重要性排列顺序基本一致;以500 m阈值确定2 km2绿地核心区内,绿地斑块数和面积分别占总体的8 %和16 %;核心区内的绿地斑块主要以中大型和大型斑块为主,斑块连接度高,破碎化程度较低。因此,控制核心区用地规模,加强核心区内的植物保护与建设,通过构建以核心区为重要节点的绿地网络是增加扬州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面向城乡互动的扬州市域空间结构重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光中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2):60-64,80
地方级区域空间结构重组的主要内容是以协调城乡关系为主线展开的.以江苏省总体空间结构优化为背景,在分析扬州市域空间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扬州市域空间结构重组的具体途径和措施:依托发展轴线,优化市域空间结构格局;优化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建立网络状交通系统;优化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
罗琴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1):30-31
杜荀鹤是晚唐的一个著名诗人,其富于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的政治诗、时事诗历来受到人们高度重视,其写景之作也具有相当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清代中叶聚集在扬州被视为“八怪”的一些画家,生活中无视权贵、张扬个性,艺术上承传前人又敢于突破陈套、标新立异,给当时沉闷的画坛局面吹进了清新之风,为后世的绘画艺术拓开了崭新的创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扬州八怪是对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活跃在扬州地区的,以“怪”而闻名的一批具有革新精神的书画家的总称。关于扬州八怪的研究从清代末期就开始进行,进入20世纪仍然是中国美术理论界研究的重点之一。从扬州八怪研究的发展过程,研究中的不同观点和结论以及研究的意义等方面,可概括20世纪扬州八怪研究。 相似文献
9.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施区域旅游开发战略,对发展区域旅游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宁镇扬具有构建旅游区的地缘、人缘、交通、资源和经济等方面优势,润扬大桥的建设,为区域合作创造了优越条件。实施区域旅游开发战略应该以区域旅游整体开发为指导思想,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成立相应的旅游协调机构,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实施整体开发战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创办的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赛,先是被评为2011年全国马拉松最佳赛事和国际田联银标半程马拉松赛,紧接着2012年被国际田联评为金标赛事。其赛事培育的模式值得借鉴,其发展模式是自组织,本文针对"扬马"自组织发展过程中的动力(协同与竞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