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4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53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102篇
教育与普及   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73篇
综合类   3264篇
自然研究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224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89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硝酸铵处理沸石分子筛,然后用路易斯酸或有机酸作为固载剂制备了固载型催化剂。用固载型催化剂催化2-(4"-戊基苯甲酰基)苯甲酸(ABB)合成了2-戊基蒽醌(AAQ),并确定了AAQ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AAQ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使用柠檬酸改性Beta沸石分子筛做为催化剂,催化剂浸渍两次,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的20wt%,反应温度300℃,反应时间2 h。此条件下ABB的转化率为98%,得到的AAQ为浅黄色粘稠液体。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光谱确定了AAQ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2.
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温度和应变率对钢材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Fe-C合金体系是钢材的基本组成部分,本文以Fe-C合金为基本研究对象,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九种温度和四种应变率条件下Fe-C合金的单轴动态拉伸过程。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和应变率范围内,Fe-C合金弹性模量对于应变率变化不敏感,对于温度变化非常敏感,随着温度的升高,弹性模量明显减小;相同温度条件下,屈服强度和峰值应变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应变率条件下,屈服强度和峰值应变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和应变率对屈服强度的影响不具有相关性。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建立的纳米尺度下Fe-C合金动态拉伸力学性能计算公式能反映温度和应变率效应的共同影响,为钢材在爆炸冲击作用下动态拉伸力学性能描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有序介孔硅基材料MCM-41来增加非甾体抗炎药美洛昔康的溶出速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热重分析、XRD分析与差热扫描进行了表征,并对复合物体外溶出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美洛昔康与MCM-41制成的复合物的载药量为10%左右;复合物中的美洛昔康不是以晶体形式存在,药物分子与硅羟基之间有氢键作用;在pH=7.4缓冲溶液中,复合物与美洛昔康原料药和物理混合物相比,溶出度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通过组织分离纯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明确了引起草莓叶部新病的致病菌为拟盘多毛孢。以喷洒清水为空白对照,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臭氧水直接喷洒致病菌和生长期的草莓植株,研究臭氧水对致病菌和草莓植株的浓度效应,结果显示:低浓度臭氧水(0.5~0.8 mg·L-1)对草莓植株的生理生态变化和致病菌的生长影响较小;中浓度臭氧水(2.2~2.5 mg·L-1)可以显著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并促进草莓植株的生长;高浓度臭氧水(4.0~4.3 mg·L-1)可以很好地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但对草莓叶片有较严重的腐蚀作用。因此,中浓度(2.2~2.5 mg·L-1)是喷洒草莓的最适臭氧水浓度。  相似文献   
5.
在体外模拟人体生理环境,采用光谱法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安普那韦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表明:安普那韦可以增强HSA的荧光强度.通过对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常数的计算可知,安普那韦和H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和静电作用力;紫外-可见光谱显示:安普那韦能够增加HSA的吸收峰强度,表明两者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三维荧光光谱也显示:加入安普那韦后,HSA的斯托克斯位移从62 nm增加到了86 nm,说明安普那韦可以使HSA的微环境极性增加,疏水性减弱;从圆二色光谱的研究结果可知:随着安普那韦的加入,HSA的α-螺旋结构含量从18.38%增加到了63.62%,说明安普那韦的存在改变了HSA的二级结构.分子对接研究结果表明:安普那韦与HSA的作用位点位于HSA的ⅡA结构域,而同步荧光光谱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安普那韦在体内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中药肉桂治疗糖尿病的药效成分及关键靶点,分析其作用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以及文献检索,确定肉桂的有效成分并筛选出肉桂对应靶点蛋白;利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糖尿病相关基因,构建中药肉桂的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DAVID(Database for Annotation, Visualization and Integrated Discovery)和STRING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将部分药效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通过筛选,得到32个有效成分作用于131个相关靶点,核心基因有INS、AKT1、IL6、TNF、VEGFA等20个,GO和KEGG分析肉桂主要参与RNA聚合酶II启动子对转录的正调控等生物过程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作用。对10个关键成分进行分子对接得出,肉桂中的原花青素B1和槲皮素与INS、IL6、VEGFA、TNF有较好的亲和力。本研究初步阐释了肉桂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以废弃塑料热解产物为碳源,以石墨微片为模板,通过石墨微片的生长来制备石墨烯的设想。为了探索该设想的可行性和反应机理,以聚乙烯为例,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原子尺度对热解-模板法制备石墨烯的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聚乙烯分解产生具有高反应活性的乙烯基自由基和甲基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在降温过程中会接枝到石墨微片的边缘从而生长石墨烯。这说明以废弃塑料为碳源,加热分解后在石墨微片上生长石墨烯的设想具有可行性。分析了加热时间、冷却时间等条件对石墨烯生长过程的影响,可为实验制备石墨烯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不同CaF2含量下CaO-Al2O3-CaF2三元渣系熔体结构的变化规律,包括熔渣的短程结构、中程结构和键角的变化.结果表明:Ca—F,Al—F,Ca—O,Al—O的平均键长分别为0.2345,0.1895,0.2325,0.1745nm.随着CaF2的加入,Ca2+与配位的阴离子(O2-,F-)存在动态平衡现象,总配位数维持在6~7之间.研究体系中Al—O四面体结构存在由复杂(Q4和Q3)向简单(Q2和Q1)的转变,同时还会发生Al—O四面体[AlO45-向[AlO3F]4-结构的转变,两种转变的综合作用使熔体的网络结构解聚,为CaF2改善CaO-Al2O3-CaF2熔渣的流动性提供了合理的微观解释.键角分析表明F-在体系中更多的是替换原来O2-的位置,以Al3+为核心的网络结构依然为四面体结构,没有引起大规模的原子重新排列.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近年来基于不同第一过渡系列金属的分子水氧化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分子水氧化催化剂和非金属分子水氧化催化剂;以及常用的氧化物半导体电极材料,例如α-Fe2O3、WO3和BiVO4等。概述了目前分子水氧化催化剂在电极表面的负载方式,包括物理吸附方式、共价键结合方式、分子催化剂修饰吸附基团方式、静电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等。提出构建高效稳定的光致水分解分子器件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实现利用太阳能大规模裂解水制备清洁能源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领域。但是,其稳定性差导致生物利用率低,如能提高其稳定性将有助于拓展其应用范围。采用气溶胶法,以四乙氧基硅烷为二氧化硅前躯体,十六烷基三甲基溴铵作为模板,制备了一种单分散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MSNs)。采用浸渍法,将PC负载于MSNs中制备了PC-MSNs复合体,考察了温度、PC质量分数、处理时间和MSNs添加量对负载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模拟胃肠道条件,研究PC-MSNs的释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MSNs为5mg/mL,PC质量分数为4mg/mL,变温交替处理程序为:30℃处理0.5h,然后4℃处理0.5h,此为一次变温刺激,重复两次,在此条件下,负载量最高,每克MSNs中可负载512mg PC。根据Brunauer-Emmett-Teller分析方法得出,比表面积与孔容积明显下降,说明PC被成功负载进MSNs颗粒中。未负载的PC在小肠消化结束时只保留了50.2%,而将PC负载于MSNs体系,可使其少受胃酸破坏,到达小肠处释放,在小肠消化结束时保留了77.1%,说明MSNs可显著提高PC在小肠液中的含量,提高其生物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