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63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胺类阳离子捕收剂在石英表面吸附能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基于遗传算法构建了20种胺类捕收剂在石英表面吸附能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得到了模型的相关系数R2=0.969,调整系数R2ad=0.964,交叉验证系数R2cv=0.955,显著值F=168.429,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模拟计算值拟合较好.四种未参与建模的阳离子捕收剂对所构建模型外部检验结果误差不超过5%,证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够较好预测胺类捕收剂在石英表面的吸附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廉价易得的1-萘酚、三氯化磷、N, N-二甲基甲酰胺、二乙胺、二异丙胺、二苄胺、吡咯烷胺、哌啶及吗啉等为原料,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经新的路线合成了7种新型富电子、多功能P-仲胺基亚磷酸-2-萘酚二酯配体。硅胶柱层析后获得了84%~90%的收率。产物为固体或液体化合物,测定了固体的熔点。并利用核磁共振谱(1H NMR、13C NMR及31P NMR)及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HRMS)对所得产物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证明其与所设计的目标化合物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对胡麻岭隧道7号竖井进行了野外现场定流量抽水试验。以实测数据为依据,应用布尔顿配线法、直线法以及水位恢复法分别得到了第三系粉细砂岩渗透系数,其值为0.14~0.23 m/d,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将此结果与抽水井水位稳定后,应用裘布衣公式计算所得值进行对比,发现存在一临界值;当观测井与抽水井的距离小于这一临界值时,裘布衣公式所得数值大于非稳定方法所得数值;而当距离大于这一临界值时,裘布衣公式所得数值小于非稳定方法所得数值。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第三系的地质背景和构造演化,结合野外露头、岩心、测井解释和地震相特征,研究了沉积相的纵横分布特征并建立了柴北缘第三系沉积体系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盆地边缘的马北、马西和平台地区一带主要以冲积扇和辫状河沉积为主,靠近湖盆中心的南八仙、冷湖Ⅵ号和Ⅶ号、鄂博梁等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或前缘相带。路乐河组(E1+2)冲积扇较为发育,辫状河相对发育;下干柴沟组(E3)主要发育辫状河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下干柴沟组下段(E13)到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是一个辫状河向辫状河三角洲演化的水进沉积序列;上干柴沟组(N1)和油砂山组(N2)发生进一步湖侵,湖盆扩张,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滨浅湖的交互沉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柴北缘古近纪—新近纪从物源区向盆地中心发育的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模式,并探讨了沉积体系演化过程及其油气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子识别是生物体系的基本特征 ,酶选择性地催化生化反应、抗体与抗原的结合、蛋白质分子与DNA序列的相互作用等都源于精确的分子识别[1,2 ] .研究识别作用的机制 ,了解受体与底物间识别的推动力与二者结构之间的关系对理解生物体内一系列反应的本质 ,建立仿生模型 ,合成出高效的仿酶催化剂、手性拆分剂以及利用识别引起的量转化建造分子器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类大环受体对阳离子、阴离子和中性分子的识别已有较多的报道[3~ 7] .分子钳 (moleculartweezers)作为一类新型的受体 ,因其构造相对容易且易于将功能团聚集…  相似文献   
6.
为了增加碳纳米管在有机溶剂的分散性和反应活性.通过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成功在CNT表面接枝了具有较高反应活性的伯胺.应用FTIR,TGA及溶解性实验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而且,本实验中的方法可以增加接枝有机官能团的密度。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马来半岛自然环境演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自然综合体的角度,探讨了马来半岛自然环境的演变过程.作者认为,马来半岛在早三迭纪形成地形骨架与格子状水系;第三纪,海侵与海退是影响这个时期的自然环境的主导因素;第四纪,由于冰期与间冰期的波动影响,使自然环境发生节奏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开发新的铂类抗癌药物,对硬脂酸胺铂配合物结构、理化特性及抑制肿瘤作用进行研究。方法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硬脂酸胺铂配合物的结构和理化特性进行研究。用MTT法对硬脂酸胺铂配合物体外培养的黑色素瘤(LiBr)、白血病细胞K562和肝癌(7721)细胞的杀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元素分析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中氨配体和硬脂酸配体分别以氨基的氮和硬脂酸的羟基氧与铂配位。结论硬脂酸胺铂配合物对肿瘤细胞生长活性抑制作用与胺配体及浓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非水电位滴定法测定了三元混合芳胺中各组分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9%~3.97%,回收率为99.5%~102%。该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测定准确,选择性好。对二元混合芳胺中各组分含量也可用同样的方法测定。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用伯胺N_(1928)从Ha_2S_2O_3-Na_2SO_3介质中萃取银的机理.由于S_2O_3~(2-)易被氧化.因此萃取时不应有氧化性离子如NO_8~-等存在,并且要加入Na_2SO_3作稳定剂.此外,有机相伯胺的硫代硫酸盐也是临用时制备的.萃取的最适合pH在3.5~6.0.萃合物的组成用4种方法测定:即Job氏法,饱和容量法,斜率法与饱和有机相的化学分析.它们都表明萃合物组成为(RNH_3)_5Aga(S_2O_3)_4.用红外光谱研究了被萃阴离子的结构,说明该阴离子为折线状,测得该反应的热力学函数为logKex=27.05.△H°=-49.3J/mol,△G°=-141.3/kJmol与△S°=517.1J/mol·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